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世间》与《生万物》:不同的叙事,同样的烟火

0
分享至


一轨一城,一犁一土。一停一生,一暖一初。

城与乡的拉锯,守与进的抉择。时代之潮奔涌,岁月如铁冰冷。但土地上的人,总能从铁中炼出芽,从冰里焐出火。这泥土生生不息,这希望永不落幕。

2022年春节,央视大剧《人世间》悄然叩击着无数中国人的心房——彼时疫情的寒意尚未散尽,这部剧却如暖炉般,为困顿中的人们递去一份穿透阴霾的真挚慰藉;

时隔三载,2025年暑期,另一部央视匠心之作《生万物》又如清泉淌入炎夏,以深沉的土地叙事,为浮躁的当下注入一抹沁人心脾的清凉。

《人世间》改编自梁晓声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故事的根扎在北方城市的“光字片”——这片挤满矮房的平民社区,是中国城市变迁的微观标本。


《人世间》以周家三兄妹为核心:周秉义(辛柏青饰)的官场沉浮,照见体制内理想与现实的撕扯;周蓉(宋佳饰)的知识分子之路,写尽改革开放后知识女性从“依附”到“独立”的突围;周秉昆(雷佳音饰)的市井人生,藏着市场经济大潮里小人物的坚守与无奈。十数位普通人的命运被串联,近五十年的岁月被铺展,既见中国现代化的壮阔轨迹,更见平民群体在困境中“咬着牙也要把日子过暖”的珍贵韧性。

《生万物》则改编自赵德发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缱绻与决绝》,镜头转向鲁南大地的沟壑田垄。以土地制度变革与农耕文明转型为幕布,宁绣绣(杨幂饰)、封大脚(欧豪饰)、费左氏(秦海璐饰)等人物撑起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命运长卷——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农民与土地的“爱恨纠缠”:既写乡土中国在现代化冲击下的阵痛,更刻画出那份“把根扎进泥土里”的血脉联结,让观众看见土地如何塑造人,人又如何以生命反哺土地。


一部以工人家庭为镜,照见城市巷陌的冷暖人生;一部以农民群像为笔,书写土地之上的生生不息。《人世间》是机器轰鸣里的人间烟火,《生万物》是麦浪翻滚下的根系乡愁——工人与农民,恰如支撑中国现代化的两根脊梁,共同托举着一个民族的厚重与温度。

它们是两枚互文的时代印章:一枚钤印“人如何在市井扎根”,一枚刻写“人怎样在土地生长”;合在一起,便构成中国故事的一体两面,叩击着同一个时代之问:在洪流奔涌中,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的温度、持住根的分量?

《人世间》的魔力,藏在“光字片”胡同的烟火气里——是煤炉里窜出的青烟,是邻里间一声“吃了吗”的寒暄,是年三十桌上冒着热气的饺子,这些细碎的“城市记忆”,熬煮出一代人对“家”的集体眷恋。这条胡同本就是城市文明的隐喻:推土机可以推平砖瓦矮房,却推不走“一家有事全街帮”的人情温度,更推不走胡同里长大的人对“根”的执念。

若说《人世间》是一首“城市抒情诗”,《生万物》便是一部“土地叙事诗”。它不疾不徐地铺展鲁南乡村的画卷:春种时弯腰播撒的种子,秋收时晒场上堆积的麦穗,旱涝时农民眼里的焦灼与期盼——土地在剧中拥有多重面孔:


是哺育生命的“母亲”,用粮食喂大一代代人;

是束缚命运的“枷锁”,把身份与未来拴在一亩三分地;

是家族记忆的“容器”,装着祠堂香火与祖先之名;

更是时代巨轮下的“第一道防线”,在城市化浪潮中不断被冲击、被重塑。

那些躬身田垄的背影,藏着农耕文明最朴素的生存哲学:不是“落后”的标签,而是“靠天吃饭却从不认命”的倔强,是“只要把种子埋进土里,就敢等一个春天”的信仰。


《生万物》写的从不是单纯的“种庄稼”,而是“人心中的土地”——每一寸泥土下,不仅长得出粮食,更长得出家族伦理、情感羁绊与人生抉择;它讲的也不只是一个村庄的故事,而是一个民族“从土地中来,向何处去”的时代叩问。

《人世间》用“网状叙事”织就社会全景——以周家三兄妹为核心,牵出工人、知识分子、官员、市井百姓等不同群体,每个角色都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滴水,彼此交织、碰撞,折射出整个大海的波澜。

你能在周秉昆的憨厚里看见父辈的影子,在周蓉的理想主义里认出知识青年的彷徨,在“光字片”的拆迁与重建里,读出一整代城市居民的集体记忆——它不是一个人的史诗,而是一群人的岁月回声。


《生万物》采用“螺旋式叙事”叩问文明根基。作品围绕鲁南天牛庙村的土地变迁,展现了宁、封、费三姓家族在“守土”与“出走”之间所经历的复杂循环与挣扎。

这种叙事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在迂回中的前进,它形象地诠释了“农业现代化”如何从一种历史的困局(“要不要走”),发展为一场充满希望的实践(“该怎么走”),最终让土地从“枷锁”蜕变为可传承、可再造的希望之源。

城市的变迁是“拆与建”的辩证:旧区消失,高楼崛起,人在新旧交替中寻找身份;乡村的转型是“守与离”的拉扯:有人留下耕作,有人远走谋生,土地却始终沉默地矗立,成为不变的锚点。

一部向外扩展、捕捉社会百态,一部向内深挖、叩问文明根脉;一部如奔腾江河涌入现代海洋,一部如循环麦穗在四季重生——它们以不同节奏,共同奏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完整脉搏,每一次跳动,都掺着厂房的轰鸣与田野的呼吸。

若说城乡叙事是两部剧的“骨”,那么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描摹,便是它们的“血”——女性从不是时代的注脚,而是历史最鲜活的肌理。她们在家庭与自我、传统与现代的夹缝里生长,把苦难酿成韧性,把选择走成道路,成为中国变革中最柔软也最坚韧的力量。



周蓉是
“理想主义的突围者”。
从为爱远走贵州的青年,到坚守学术的大学教授,她的成长藏着知识女性的“自我觉醒”——曾以为“爱情是全部”,却在跌撞后明白“女性的价值从不是依附谁,而是自己活成一束光”。她的“强”,在于敢冲破世俗眼光,敢在跌倒后重新站起,把人生的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

郑娟是
“底层韧性的化身”。
被命运扔进泥泞里,却能开出最倔强的花:面对创伤、贫困与歧视,她不抱怨、不沉沦,用一针一线的辛劳贴补家用,用一碗一筷的温暖焐热周家的“乱摊子”。她的“强”,不在声量,而在沉默的坚守——把苦难熬成温柔,把贫瘠过出烟火气,让“家”成为家人最安稳的避风港。

两位女性,一种“突围”,一种“坚守”,却殊途同归:城市女性的成长,从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生万物》里的三位女性,则构成了农耕文明转型期的“多重镜像”——绣绣、费左氏、苏苏虽处同一时代,却因家族环境与选择,折射出农村女性的不同困境与觉醒:



绣绣是
“土地的固守与革新者”。
从地主小姐到农家媳,她的生命节奏与作物生长同步,坚信“女人也是田里的顶梁柱”。她把自我价值锚定在土地伦理里,却不墨守成规——在传统耕作中掺进新方法,让“守土”不再是“守旧”,而是对土地更鲜活的回馈。

费左氏是
“礼教的执行者与囚徒”。
作为费家女主,她一生以“贞洁贤德”为圭臬,既是封建制度的坚定维护者,也是其终生的困守者。她明知旧秩序的残酷,却仍用这套规则束缚新一代女性——她的悲剧,是传统女性在时代转型中的“自我禁锢”。

苏苏是
“困境中的挣扎者”。
被迫替嫁、陷入无爱的婚姻,身体与意愿被当作“家族工具”,她的迷茫,是无数传统农村女性的集体困境:在“嫁鸡随鸡”的伦理里失去自我,却又在现代思想的风吹草动中,悄悄生出“想自己选一次”的念头。

三位女性的命运并置,揭开了旧社会压在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清白”的名誉枷锁、“婚姻”的经济交易属性、“生育”的家族工具化。从“被动承受”到“主动选择”的转变,每一步都浸润着岁月的艰难。

但两部剧最难得的,是跳出了“女性即受害者”的窠臼:周蓉重返学术,郑娟守护家庭,绣绣坚守土地——她们用行动证明:女性从不是命运的被动承受者,而是时代的积极参与者、塑造者。她们的选择或许微小,却在悄悄改写家庭轨迹,推动社会向前挪步——这是对女性力量最深沉的致敬。

好的作品,总能用“小符号”讲“大故事”。这些符号不是冰冷的道具,而是勾连情感的触点,让观众在细节里看见自己的过去,在回忆里找到文化的认同。

《人世间》里的“年夜饭”“高考录取通知书”“工厂饭盒”,是城市中国的“集体记忆锚点”:一碗饺子里裹着团圆的渴望,一张通知书里装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期待,一个印着厂徽的饭盒里,盛着工人阶级的荣光与骄傲——这些物件,是一代人的青春注脚,也是城市变迁的微型档案。

《生万物》里的“犁耙”“种子”“节气歌”,则是农耕文明的“文化密码本”:一把犁耙耕过千年土地,刻着“春种秋收”的循环真理;一粒种子藏着“生生不息”的信仰,是“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的隐喻;一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节气歌里,装着中国人“顺天而作、逆天而行”的生存智慧——这些符号,是农耕文明的基因,也是中国人与土地的情感纽带。


而雷佳演唱的主题歌,更给两部剧注入了“跨越时空的灵魂”,成为勾连城乡叙事的文化桥梁。

《人世间》同名主题曲,是“一条温吞的河”。雷佳细腻婉转的声线,把“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唱得温柔又沧桑;“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这句歌词,恰似为郑娟、周秉昆这样的普通人写下的生命注脚——再微小的生命,也能在时光里磨砺出自己的光芒。音乐上融合通俗与民族唱法,从轻柔诉说推向张力迸发,与人物命运的起伏严丝合缝,听得人眼角发热。

《生万物》主题曲《一穗沉土,一岁沉浮》,则是“一把沉实的犁”。雷佳的嗓音变得浑厚深沉,把“人生几多漫长,我用穗芒丈量”唱得庄严又动人——“一穗沉土”是种子的归宿,也是生命的起点;“一岁沉浮”是农耕的循环,也是命运的韧性。歌声里有麦浪的起伏,有土地的呼吸,更有中国人“从土里来、到土里去”的生命哲学。

最妙的是,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恰是中国文化的“复调之美”:城市的柔情与乡村的厚重,从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共生的整体。就像雷佳的声音既能唱尽市井烟火,也能道尽土地深沉,中国的现代化,从来不是“城市取代乡村”,而是“城乡共生共荣”。

在这个“快得让人来不及回头”的时代,《人世间》与《生万物》早已超越“电视剧”的范畴——它们是照见当下的镜子,是抚慰心灵的良药,更是指引方向的灯塔,给现代人留下太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时代奔涌向前,唯有那桌团圆饭的温度,始终停留在最舒服的刻度。《人世间》里周家的“年夜饭”,是整部剧的情感锚点:无论这一年多忙、多远、多苦,只要一家人围坐桌边,吃一口热饭、说一句家常,所有委屈都能被化解。


这提醒我们:在原子化的现代社会,家庭从不是“束缚”,而是“避风港”;亲情从不是“负担”,而是“精神的根”。我们可以追着时代跑,但别跑丢了“家里等你的那盏灯”。

苦难不是生命的烙印,而是让生命更坚韧的纹路。郑娟的故事,是“创伤后成长”的最好范本——她被命运狠狠摔进泥里,却能自己爬起来,把创伤变成“理解他人的温柔”,把贫困变成“珍惜生活的智慧”。

在焦虑蔓延的当下,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从不是“不曾受伤”,而是“受伤后仍能把日子过出烟火气”;真正的幸福,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风雨里依然能看见彩虹”。

现代化不是“丢了过去”,而是“带着传统往前走”。《生万物》里的“土地伦理”,在今天依然珍贵:绣绣与土地的共生,提醒我们“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的”;费左氏的挣扎,告诉我们“改革不是‘一刀切’,而是‘守正创新’”。

面对生态危机与文化焦虑,我们需要重新拾起传统里的智慧——对土地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珍视,这些才是支撑我们走得更远的根。


女性的力量,从来不止一种模样。周蓉的“闯”、郑娟的“扛”、绣绣的“守”,证明女性的成长没有“标准答案”:可以站在讲台上发光,也可以守着家庭温暖;可以走出乡村闯世界,也可以留在土地创未来。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真正尊重,不该是“要求她们活成某一种样子”,而是“允许她们活成任何样子”。

《人世间》与《生万物》,一部在城市街巷里写“人”,一部在乡野土地上写“根”。它们共同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从不是冰冷的数字与蓝图,而是无数普通人“把日子过下去”的坚持,是女性“在时代里活出彩”的韧性,是我们“既不丢了来路,也能看见前路”的清醒。

雷佳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一穗沉土,一岁沉浮;人生几多漫长,我用穗芒丈量,点一盏灯火回望,土地的年轮衍续山川的脊梁,托起不落的太阳,馈赠春光和麦浪”。

这歌声里,有城市的记忆,有土地的深情,更有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力量。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愿我们都能从这两部剧里,找到自己的“根”——是胡同里的人情,是田垄里的信仰,是家人的牵挂,是内心的坚守;也愿我们都能从这些女性身上,找到自己的“光”——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敢像周蓉一样“突围”,能像郑娟一样“坚守”,愿像绣绣一样“热爱”。

毕竟,所谓“人世间”,不过是“人”与“人”的温暖联结;所谓“生万物”,终究是“人”与“土地”的深情相守——这,才是中国故事最动人的底色。

No.6513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知止斋主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欢迎【秦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曾琦早期上电视节目被扒,主持核心和下乡会诊,面对镜头笑容满面

曾琦早期上电视节目被扒,主持核心和下乡会诊,面对镜头笑容满面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09 11:58:02
14分逆转!杜兰特31+7 申京23+11+7,火箭力克雄鹿,字母哥37+8

14分逆转!杜兰特31+7 申京23+11+7,火箭力克雄鹿,字母哥37+8

易说篮球
2025-11-10 08:19:36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麦大人
2025-11-03 15:37:57
现在中央第一才女,颜值不输中央所有女主持人!

现在中央第一才女,颜值不输中央所有女主持人!

乡野小珥
2025-11-09 12:27:34
2米28张子宇被禁止扣篮?宫鲁鸣却为何力挺:女篮实战扣第一人!

2米28张子宇被禁止扣篮?宫鲁鸣却为何力挺:女篮实战扣第一人!

篮球快餐车
2025-11-10 06:53:03
欲哭无泪!跌到脚踝了,南京一楼盘从9万跌到2万,学区房不吃香了

欲哭无泪!跌到脚踝了,南京一楼盘从9万跌到2万,学区房不吃香了

火山诗话
2025-11-10 08:39:37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10 14:00:03
11.10日早评|做好准备!周末突发重磅!A股要爆?

11.10日早评|做好准备!周末突发重磅!A股要爆?

龙行天下虎
2025-11-10 03:12:02
59岁的罗马里奥已与22岁女友分手,巴媒:他又有了新约会对象

59岁的罗马里奥已与22岁女友分手,巴媒:他又有了新约会对象

懂球帝
2025-11-09 19:34:10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百态人间
2025-10-31 05:35:02
河北小伙娶小12岁乌克兰绝色美女,结婚11年后,妻子出轨波兰农民

河北小伙娶小12岁乌克兰绝色美女,结婚11年后,妻子出轨波兰农民

青史楼兰
2025-09-16 10:44:15
何赛飞用肥皂卸妆,62岁无皱纹,教科书式“打脸”精致女星

何赛飞用肥皂卸妆,62岁无皱纹,教科书式“打脸”精致女星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5-10-27 17:41:15
湖南曾医生穿吊带衣走红,单店销量18万件,17分钟不雅视频讲了啥

湖南曾医生穿吊带衣走红,单店销量18万件,17分钟不雅视频讲了啥

汉史趣闻
2025-11-09 18:17:17
昨日 哈马斯扣押11年后 以色列军官哈达尔·戈德林的遗体终于回家了

昨日 哈马斯扣押11年后 以色列军官哈达尔·戈德林的遗体终于回家了

阿芒娱乐说
2025-11-10 08:02:09
痛心!又一博士离世!年仅32岁,无父母,跟爷奶生活,即将结婚

痛心!又一博士离世!年仅32岁,无父母,跟爷奶生活,即将结婚

前沿天地
2025-11-10 05:59:29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别人都叫我阿腈
2025-11-09 10:27:25
演员于适任中国骑射运动中心执行主任,曾在《封神三部曲》饰演姬发

演员于适任中国骑射运动中心执行主任,曾在《封神三部曲》饰演姬发

澎湃新闻
2025-11-09 16:58:35
42岁佟丽娅男友被公开,两人牵手超甜蜜,丫丫看到镜头立马甩开手

42岁佟丽娅男友被公开,两人牵手超甜蜜,丫丫看到镜头立马甩开手

夜深爱杂谈
2025-11-09 20:55:54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五元讲堂
2025-11-05 10:35:02
三连胜登顶!劳塔罗队史第四射手,国米用最霸气方式回击所有质疑

三连胜登顶!劳塔罗队史第四射手,国米用最霸气方式回击所有质疑

体坛老球迷
2025-11-10 08:40:53
2025-11-10 09:19:00
秦朔朋友圈 incentive-icons
秦朔朋友圈
著名财经观察家秦朔发起
6856文章数 2811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头条要闻

男子50多万买66台苹果手机放平台出租 如今钱机都没了

头条要闻

男子50多万买66台苹果手机放平台出租 如今钱机都没了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他们,害怕“双1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家居
教育
公开课

旅游要闻

遇见澄迈,无处不“东坡”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教育要闻

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