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在我们体内居于中焦,是为阳土,本身就喜润恶燥,主受纳水谷的职能,其胃气以降为顺。而且中医学认为,胃是水谷之海,体内十二经脉的气机运行都需要胃来维持,胃阴充足,则气降能食,但是,胃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干扰,继而诱发各种常见的胃部病症。
历代医家无不对胃气十分重视,以为体内胃阴一伤,上不滋肺、中不柔肝、下不滋肾,因此,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就需要注意了,这极有可能就是胃部出现了问题的表现,首先是感到饥饿,但饮食不多,然后就是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质偏红、津液偏少,并且脉象以细数为主,这在中医学中,就是典型的胃阴不足证。
当体内的热邪灼伤津液,又或是在饮食上过量食用辛辣的食物,在治疗时过度使用吐、下的药剂,这些均会导致体内的胃阴耗损,让虚热由内而生,伤及脏腑。而体内胃阴不足,首先影响到的就是我们的饮食,受纳失常,就会让我们感到饥不欲食。
此外,胃中的阴液减少,向上不能正常的滋润口腔,就会导致口干咽燥,向下津液不能濡润肠道,则会导致大便干结,诸如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病症,这些均表明是体内有阴虚内热,因此,中医在治疗上,优先选择甘凉生津、养阴益胃的方法。
既然这是温病所导致的病症,那么温病大家吴鞠通收录于《温病条辨》中的这一良方,或就有奇效,在原文中是这样说的:“阳明温病,下后汗出”,所以,需要以恢复胃阴为重,治标又治本,才是最佳策略。
此方作为滋养胃阴的常用方剂,虽然药物简单,但效力专一,是很多医家爱用的药方,此方剂就是益胃汤。根据药剂的名称,我们就可以知道,此方剂的主要功效其实就是益胃养胃,此方的药物配伍也很简单,仅含5味中药,分别是沙参、麦冬、冰糖、细生地、玉竹。
由于是体内胃阴不足导致的虚热内生,所以,本方剂中细生地、麦冬的用量比较大,这两者都具有味甘性寒的特点,能够养阴清热、生津润燥,是甘凉益胃的上品药物。再配合沙参、玉竹,养阴生津,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药方益胃养阴的作用。冰糖在本方剂中,主要起着濡养肺胃,调和诸药的作用。诸药合用,即可养阴益胃。
整个药方中的药物均以养阴为主,目的是恢复胃阴,接纳饮食,以治病求本。一般来说,可根据患者病情症状的不同,在原方的基础上酌量加入其他药物,扩大方剂的使用范围,如果是汗出较多,气短,并且兼有气虚,那么就可以加入党参、五味子来益气敛汗,若是在饮食后出现了腹部胀满的症状,也可以加入陈皮、神曲来理气消食。
由于该方剂中的药物,大多甘凉滋润,因此,对于本身就脘腹痞满、舌苔厚腻的患者来说,就并不适用,因为其中的滋腻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在用药前,大家一定要先辩证病情,谨慎用药。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