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座城市,巧哥总喜欢看这座城市的博物馆与美术馆,若有艺术展也会去看。
这几年连走多省博物馆,在看了博物馆古人留下的艺术品,再看在博物馆、美术馆展出的当代艺术品,心理反差特别大。
当代人的艺术品为什么与古人的艺术品悬殊如此之大?在巧哥看来,是当代艺人审美出了问题。
多年前,巧哥写过《最丑的字获全国最大奖,不入流的画登人民大会堂》,一幅获得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大同市委市政府、书画频道共同主办的“云冈杯•首届全国魏碑书法双年展”特等奖作品火了。而这个“双年展”却是在“魏碑故里”举办的,不知这“首届”是否是“首丑”,因为被评出的最大奖——特等奖作品,被网友们称为“最丑”的字。
这次大赛颇为隆重,邀请了一大群书法界的“大咖”。报道说,本场活动将魏碑书法的巅峰对决、隆重热烈的颁奖仪式、以及恢弘震撼的文艺汇演完美融合,为广大市民以及全国书法爱好者奉献了一场充满激情、精彩无比的艺术盛宴。担任本轮比赛的评委会主任是苏士澍、刘洪彪,担任评委的是张旭光、曾来德、陈羲明、刘恒、薛养贤、李啸、张羽翔等人。
评委会主任苏士澍、刘洪彪是谁?一个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一个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担任评委的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张旭光,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羲明,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薛养贤……
“首丑”评出了最大奖,如果不是评委大脑出了问题,那就是审美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没有腐败问题?
巧哥还写过《这幅画把中国美协钉在耻辱柱上》,说的是有媒体称,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一幅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长11.2米,高2.06米的中国画引起社会关注。批评这幅作品,格调平庸、笔墨粗糙、色彩艳俗,出现在国家重要场合,必将成为美术史的笑柄。
为何这样说?因为该画由中国美协组织完成,中国美协邀请了当代著名美术家张立辰、郭怡孮、杜滋龄、詹庚西、郭石夫、吴悦石、刘大为、冯远、王明明、何家英等11位画家,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担纲总策划同时参与创作。吴悦石担纲了此幅画作的构图构思及小稿绘制并题写跋语。在这十二位大家中,有中国美协主席、副主席近四人。
有评论毫不客气地指出:“充满俗气、匠气、火气、草气、闺阁气、蹴黑气”。
还有人调侃道:“我觉得画得挺好,就是挂错了地方,如果放咱村头白墙上,看着就喜气热闹,农民朋友们新农村建设的劲头就更足了,再如果老大妈在场上跳广场舞,背景是这个,多提气啊……”
这幅不入流的画却能登上人民大会堂,如果不是这些当代美术界大咖,如时任中国美协主席、副主席等人所绘,又怎能登上如此重要的场合?这难道不也是审美出了问题?
中国书协与中国美协的领导们不仅仅是审美塌方,而是在积极引领着审美的塌方。中书协领导以丑为美,把最丑的字评为特等奖,下面的书协怎能不效仿?中美协领导把不入流的画作搬上人民大会堂,岂不是树立了一个恶劣的示范?
2025年5月19日,公号“中国书画交流中心”刊发了《艺术界的腐败,触目惊心!》,文章说,在追求丑的过程中,中国美协、画院和江湖术士从来不留余力!作品丑陋、道德丑陋、行为丑陋、心灵丑陋,甚至思想丑陋,伴随着漫天的铜臭气,成为了画坛一道令人惊悚的奇观。
该文讲了五个奇观:一是美的神圣性被严重亵渎;二是美的创造性被严重抹杀;三是帮派林立,乌烟瘴气,四是钓名沽誉,乱象丛生;五是文化缺失,作品粗俗。
这五个奇观,指出了中国美协当今的现状,中国美协是如此,中国书协是如此,中国工艺界更是如此,工艺界的文化更缺失,作品更粗俗不堪,有的可称谓是垃圾。
中美协作为国家级艺术机构,其审美塌方极具讽刺意味。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美协尚且如此,下面的美协就更是审美塌方。
更有甚者,第七届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公示时金奖是两名,颁奖时却只有一名走上了领奖台,另一名叫王玺的被取消入展资格,原因是王玺的作品涉嫌抄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玺入展的作品竟是抄袭第五届中国“兰亭奖”获得者谢全胜的作品,而谢全胜当年只是三等奖。出现这等荒唐事,要不就是评委“贵人多忘事”,要不就是评委瞎了眼。
“首丑”的特等奖与抄袭的“兰亭奖”出了这么大的乌龙与笑话,这就不仅仅是评委个体的问题,而是这些带着“国”字号协会的领导层出了问题。
工艺界更是乌烟瘴气,弄虚作假,不择手段。纵观工艺市场的工艺品,同质化严重,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缺失艺术性,更谈不上个性。抄袭、代工屡见不鲜,把别人的工艺品买来,署上自己的大名,就说是自己的作品。
一个做了半辈子的商人的南郭先生,竟然成了国家级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巧哥曾质疑你的师父是谁,你家是做这门手艺的?一切都是假的,申报职称造假、申报荣誉造假,老字号造假……最后还成了工艺协会的领导。
一个根本不懂艺术,缺失审美眼光的人,却成了工艺界的领导,担任工艺评奖的评委。这样的人能评出好作品来?工艺界多了这样的人,审美不塌方才怪。
当权威机构不再以艺术水准为评判标准,当评委大家们不再具备基本的审美判断力,当抄袭造假者能够登堂入室,我们的艺术环境已经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古人留下的艺术品,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工艺品,都经过时间考验,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技艺。相比之下,当代一些所谓“艺术品”却让人唏嘘不已。这不是技术的退步,而是审美的堕落;不是创新的匮乏,而是标准的混乱。
艺术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审美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如果连国家级艺术机构都陷入审美塌方的困境,那么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将面临严重挑战。
如今青少年都喜欢去博物馆、艺术馆,假如我们的艺术展都是展些“首丑”、抄袭、没有艺术风格的作品,就会影响青少年的审美,甚至会把丑当美,这就是在毒害青少年。
巧哥要说的是审美塌方的背后,是艺术价值的迷失和评价体系的崩溃,更是腐败的疯狂。所以要在艺术界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只有把腐败分子清除出艺术界,才能真正遏制审美的堕落与塌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