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公司检泵井次累计减少56井次,检泵率下降4.27%,阶段创效253万元。
今年以来,该公司锚定油井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双提升目标,从油井检泵这一作业成本支出大项入手,跨部门组建攻关团队,在广泛开展油井工况分析、生产数据比对,确定“泵卡、异常漏失”两大主要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依托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提高一泵到底率,为公司“二次创业”注入强劲动力。
“碳酸钙垢造成的泵卡主要与抽油泵间隙和结垢速度相关,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大幅降低检泵井次。”在卡泵井剖泵、垢样检测、分析水性后,攻关团队发现因垢卡检泵占到检泵总数35%以上,且部分结垢严重油井平均生产15天卡停,严重影响油井生产时率,增加作业成本。团队瞄准这一攻关方向,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放大泵间间隙,联合缓释阻垢剂的组合拳模式。“通过“物理‘疏’+化学‘阻’,生产时间平均延长157天,一年可避免经济损失178万元!”该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
团队始终坚持“防范大于治理”的管理理念,系统梳理油井历史出砂资料,深入剖析易发生砂卡地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及分布规律,结合新井投产初期出砂规律,精准识别风险点,采取下砂锚、部署防砂泵等预防措施,较去年同期减少因砂卡检泵22井次,大大提高了油井的生产时率。
团队还制定并严格执行“精准诊断-数据深挖-现场勘查-方案严审”的检前四步法,有效杜绝产出液异常、泵效偏低、漏失严重井的“盲目检”“过度检”。此外,该公司进一步强化作业全流程监督,从丝扣检查的毫厘不差、密封脂涂抹的一丝不苟,到管材入井前的严苛质检,将标准化要求贯穿作业施工各环节。针对保温油管等关键部件,科学优化更换周期,实现耗材效能最大化。这一系列精准施策的“组合拳”,不仅提升了检泵作业的科学性与经济性,更推动管理效能持续升级,为油井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盖晓磊 孟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