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团省委、腾讯公司联合举办的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复赛暨兴乡青年交流营活动在梅州市启幕,全省400名优秀兴乡青年与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行业大咖齐聚一堂。根据会长办公会工作安排,省青商会秘书长陈丽代表商会参加活动。
省青商会参会会员活动现场合影
此次活动为期三天,于27日举办主题圆桌对话,兴乡青年围绕“青年在乡村有何可为之处”等热门话题畅所欲言;青年们还分别前往梅江区、梅县区、蕉岭县“百千万工程”示范带参访实训。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复赛路演和评审在28日举办。
活动现场
省青商会第二、三届副会长、省青企协名誉会长、腾讯集团党委副书记沈丹在致辞中介绍,青年兴乡培育既是深入实施广东“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乡村经营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系统性、规模化的创新升级。助力广东兴乡青年培育,既是民营企业作为社会力量对“百千万工程”的呼应,也是对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创造融合发展的主动追求。腾讯将持续扎根社会土壤,进一步贯彻“百千万工程”部署,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践行“科技向善”。
省青商会第二、三届副会长、省青企协名誉会长、腾讯集团党委副书记 沈丹致辞
在兴乡青年交流营活动中,腾讯党委、腾讯团委推荐腾讯“星”青年与广东兴乡青年交流,举办了星兴乡融——广东兴乡青年与腾讯“星”青年交流营,现场腾讯“星”青年代表李俊分享代码小白如何跟上AI时代,腾讯智慧零售垂直行业售前高级架构师张恒杰分享从私域经营到全域经营的微信电商,腾讯“星”青年代表张智搏在分组讨论中与兴乡青年交流电商、非遗等内容,兴乡青年代表朱本善分享如何借力各类资源助力返乡创业快速发展,兴乡青年代表梁翠华分享微信电商助农实践,共同助力兴乡青年们了解掌握最前沿的乡村数字化经营探索。
8月27日《南方日报》八版头条以“为南粤兴乡青年搭建成长舞台”为题,报道2025年“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复赛暨兴乡青年交流营活动:
省青商会兼职副秘书长 王梓兆主持活动
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一年多前,团省委联合腾讯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下称“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为返乡下乡、振兴乡村的青年提供进阶式培训和孵化式支持,已累计培育超10万名兴乡青年火种、2000多名兴乡青年创客以及100名兴乡青年典型,切实为“百千万工程”夯实了人才基础。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今年将聚焦下沉资源、激活地市、丰富载体等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合力,让“兴乡青年”这一品牌在县镇村遍地开花,让兴乡青年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的中坚力量,让青年兴乡成为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的一种模式。
01
打造进阶式培育链条
覆盖各类型各阶段兴乡青年
“从视频小白到单条播放量突破120万,是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帮我打开了思路。”曾为推广当地腊味产业发愁的清远青年林碧乐,在参加视频专项培训后,如今账号粉丝量突破20万,单场直播带货突破7万元,出货单量突破10万单。
这样的蝶变,源于青年兴乡培育计划设置的“万名兴乡火种、千名兴乡创客、百名兴乡典型”进阶式培育链条,针对不同类型、阶段的兴乡青年,分层分阶段精准赋能,让每个兴乡青年都能找到成长路径——
“万人火种班”聚焦乡村振兴理论政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基础认知和基本能力;“千人创客班”侧重实战,培养乡村经营素养和初步能力;“百人典型班”则重点提升青年盘活乡村资源、市场化经营的综合能力,打造兴乡示范典型。
培育成效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让青年们拓宽了兴乡视野、打开了发展思路、提升了实战本领,练就能挑重担的“十八般武艺”。
其中,在理论教学环节,授课导师都是“三农”专家学者、行业顶尖人才,比如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专家委员、中国农业大学资深讲席教授李小云,浙江省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顾益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等,内容涉及政策、市场、数字化工具使用等多类主题;
在实践环节,学员们或前往省内各地,或奔赴“千万工程”起源地浙江,开展实地考察和交流,学习农文旅融合、集体经济等案例,探索创新实践路径。
“当前,我们正联合中山大学,推进共建广东青年乡村振兴实践教育研究基地,打造集人才培育、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决策咨政于一体的全链条支撑体系。”团省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这样的培育模式下,一批批优秀典型接连涌现,他们获评新时代青年先锋、省“百千万工程”突出表现个人等荣誉,让“兴乡青年”成为南粤大地上的响亮品牌——
创业青年丁球凤携团队来到清远连山的石坪村,运用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系统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养”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省青商会会员、汕尾青年刘德江返乡创业,连开6家网红咖啡店,同时通过开设视频号“一生只做100家村咖”加大推广运营,他不仅给村里租金,还有营业分成,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省青商会会员、祖籍江门新会的梁伟钊辞去香港的工作后,回乡投资自建6个柑园,并引入母校华南农业大学技术指导,联合当地村民优化小青柑茶制作工艺,平均亩产实现7000斤……
02
提供孵化式培育支持
打通兴乡项目落地堵点
去年底,在真人秀节目《闪亮的青村》中,省青商会会员、清远姑娘韩淑娜推介自己在土猪养殖产业的创业思路,获得单名选手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让她动力倍增;省青商会会员、湛江青年王世超则获得40万元,他将更深入钻研高质高产的海水稻及新产业模式,带动更多人致富……
这是全国首档兴乡青年创业综艺、首届“创青春”广东“百千万工程”兴乡青年创业大赛决赛现场,备受关注。15个项目共获得430万元扶持资金,节目总观看量达1214万,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孵化式培育是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关键一环。这两年,该计划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多措并举、真金白银为兴乡青年创新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成立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兴乡青年专项扶持基金,首期基金规模为1000万元,重点扶持广东乡村经营青年人才;
通过举办省市级兴乡青年创业大赛,选拔出142个优秀兴乡项目,累计为其发放资助金753万元…
“资金堵点”打通后,青年们敢闯敢干、无后顾之忧。正如省青商会会员、在清远推进黑山羊养殖项目的王帅彬所感慨:“我收获了20万元支持,可以发挥出200万元的价值。”他计划将这笔资金用在关键环节,购买设备、优化销售渠道,撬动更多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兴乡青年创业大赛今年首次实现全省地市赛区全覆盖,创新推出“赛程前置+梯度培育”机制,通过将项目征集端口前移至县域,形成“乡镇推优—县区路演—地市决赛”三级孵化链条,将孵化一批基层创业项目。
同时,团省委还盘活全省21个地市资源,推出“政策包+资金池+生态链”的全方位扶持计划,推动兴乡项目落地生根。
比如,佛山将为获奖项目提供最高20万元的免息贷款;揭阳将推荐符合条件的获奖兴乡青年申报“榕江人才计划”;梅州为获奖项目争取创业贷款,为创业者免费提供最长4年、最大500平方米的创业空间,为初创企业员工申请最长6个月免费住宿等福利……
“前期进阶式培训为青年‘武装头脑’,后期孵化式培育帮青年‘迈开脚步’。”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构建青年兴乡资源对接机制,联合腾讯公司,牵头发动有实力的基金会、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机构形成资源生态圈,扩大扶持基金规模,支持各地成立兴乡青年组织,让更多兴乡项目从纸上蓝图变为田间实景。
03
聚力“兴乡青年”品牌效应
抱团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作为壮锦织造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冀麒宇在清远连山推动织机、面料、染色和设计创新,让老手艺从“濒危遗产”变为“潮牌符号”,让900多名村民普遍实现一年增收5万多元,同时在100多座城市开展超1000场非遗传承活动,激励更多青年研习非遗成才。冀麒宇的实践被写入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吸引带动了数百名青年返乡。
省青商会常务理事、同为非遗传承人的梁少忠,则为汕头濠江鱼丸产业奔走呼吁。借助“电商+自媒体”方式,他让达濠鱼丸走向全国、海外餐桌。“作为返乡青年,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兴乡人才梯队发展壮大,有更多‘同道中人’。”梁少忠说。
随着青年兴乡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全省各地、各领域青年相识相聚、频繁交流,集结成强大力量,不断迸发新的发展火花。
在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官塘村,省青商会会员、“95后”青年梁志鹏设立“花信风华”品牌,与村民合伙运营花生加工厂。“很多学员通过书写文化故事,为产品赋值。”受其他兴乡青年启发,梁志鹏认识到,要经营品牌,也要讲好当地食品文化故事,开拓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通过培训平台,我们深入交流,实现‘抱团发展’。”省青商会会员、揭阳女孩方敏说,有学员采购她的油柑,打造油柑美式咖啡,也有学员拿油柑果做冰皮月饼,还有学员期望方敏能为自己的民宿供应油柑茶酒店茶包套装。“每个人都不再是‘单打独斗’了。”她说。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的重点是紧扣“百千万工程”奋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这一关键节点,从第一年注重打造培育模式,转为更加关注下沉资源、激活地市、丰富载体,进一步扩大兴乡青年的影响力、引领力。
活动现场,兴乡青年展示成果
截至目前,该计划已举办主题兴乡沙龙活动14期,开展10期兴乡青年市集活动,指导9个地市成立兴乡青年创业协会,并在全省遴选200多款兴乡青年优品,大力推动兴乡青年交流共创、兴乡青年优品宣传销售。
有的放矢,聚势赋能。一个月前,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在第四期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举办期间,提出打造兴乡青年合作组织,由青年共创项目成果、共推项目落地,推动青年人才与县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该模式也成为今年兴乡青年创业大赛的新设赛道之一。
乡村的发展动力在青年,青年的发展机遇在乡村。
面向未来,团省委将持续深化培育机制,强化“兴乡青年”品牌建设,打造更多兴乡青年服务载体,包括支持兴乡青年建设微信小店、开展兴乡青年市集活动等,不断提升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提升村集体、农民、兴乡青年经济收入和发展前景,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来 源|南方日报、为村共富乡村
审 核|陈 丽
值班编委|杨紫锋
GDYCC 丨 广东省青年商会 - Since 2006
连接粤港澳 共建大湾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