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特使朴炳锡带着李在明的亲笔信飞抵北京,信封里装的可不是普通的问候,而是韩国新政府迫切想要传递的外交信号。
这封亲笔信的分量可不轻。在外交场合,领导人亲笔信往往意味着事情非同小可——要么是重大合作意向,要么是急需化解的危机。从李在明选择用这种方式沟通来看,韩国显然意识到了对华关系的紧迫性。
![]()
【韩国特使团带着李在明亲笔信访华】
需要强调的是,在与中方会面时,朴炳锡做出了两大承诺:一是发展双边关系,二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后者尤其关键,毕竟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韩方重申这个立场,等于是在外交棋局上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邻居,中韩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连续多年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产业链更是深度交织。但从"萨德"风波到尹锡悦时期明显偏向美国的外交政策,中韩关系这几年的确经历了不少波折。现在新政府派特使沟通,看来是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不过外交场合的表态说得再动听,最终还是要看实际行动。
就在外界还在消化亲笔信带来的信息时,朴炳锡又抛出了另一个重磅消息——再次邀请中国领导人出席10月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而这已经是韩方第二次发出邀请。
![]()
【中方是否参加APEC峰会,对韩国而言意义非凡】
APEC峰会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之一。作为东道主,韩国当然希望把会议办得风风光光。但要想会议真正有分量,中国的参与至关重要。
中国不仅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是亚太地区绝大多数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没有中国参加的APEC会议,就像没有主菜的宴席,再怎么布置也显得单薄。但韩方的急切显然不止于此。
两次邀请背后,折射的是韩国新政府在外交上的焦虑和算计。一方面,他们需要借助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会议规格;另一方面,这也是在试探中方对改善双边关系的态度。这种"一石二鸟"的外交策略,倒是很符合韩国在外交上一贯的精明作风。
不过,中方是否会应邀出席,现在还是个悬念。毕竟在外交场合,领导人的行程安排从来都不只是时间表问题,更是重要的政治信号。中方的最终决定,或成为中韩关系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
【李在明试图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
事实上,韩国所图的从来不只是与中国改善关系,而是从中美各取所需。从李在明访问日美,同时派代表团访问中国就能看出来。
不过,韩国国内分歧明显。进步派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更平衡的立场,而保守派则更倾向于强化韩美同盟。这种内部分歧让韩国的外交政策常常出现摇摆。但问题是,国际政治不是钟摆游戏,摇摆不定最终可能让双方都不待见。
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要求韩国表忠心,而是强调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明确,不要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这种期望其实很合理——毕竟中国从来不会要求韩国在中日之间选边站,那么为什么韩国要在中美之间做出明显倾斜呢?
![]()
【事关中国核心问题,韩国态度必须明确】
在诸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以及半导体限制问题上,中国有着自身的核心利益和不可触碰的底线。这些问题并非可以用“互利共赢”这样的模糊语句轻松带过的。韩国嘴上说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如果实际行动中还是跟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搞小动作,那再多的承诺也都是空头支票。
半导体领域更是如此。美国一直在施压韩国加入对华芯片限制的阵营,但这明显与韩国的经济利益相悖。三星、SK海力士这些半导体巨头在中国都有大量投资和生产线,真要完全跟着美国走,损失的不是别人,正是韩国自己。
![]()
【中韩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现在球在韩国这边。如果李在明政府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重视对华关系,那就应该尽快在这些实质性问题上下定决心。光靠特使传话和亲笔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调整。否则,再过几个月我们可能又会看到同样的戏码重演:韩国特使带着诚恳的表情来访,说着似曾相识的承诺,然后回国后一切照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