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哥想对弟媳妇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感动无数人

0
分享至

⇧ 点蓝色 字关注“闻叔”


倾诉人:佚名 评论:闻叔

老父亲的葬礼刚散。

院子里飘着烧纸的余味儿。

混着东北初秋的凉风,直往人骨头缝里钻。

一大家子挤在老屋的炕梢和地下。

炕桌儿上摆着没喝完的散装白酒。

几个豁了口的瓷碗里,还剩点酸菜汤。

这是东北人家办白事的规矩 ——“豆腐饭” 吃完,亲戚们走了,自家人得坐下来,捋捋心事儿。

西屋的王婶刚走,临出门还拉着春燕的手念叨:“春燕啊,你可别硬扛着,有啥难事儿跟俺们说,街坊邻居不能瞅着你遭罪!”

春燕红着眼圈儿点头:“谢婶子惦记,俺没事儿,能撑住。”

我是家里的老大,李建国。

今年五十六了。

手上还留着做防水、烫房顶时烫的疤。

我撑着炕沿儿站起来。

炕板儿被压得 “吱呀” 响。

跟我这老骨头似的,不顶用。

刚要开口,眼梢瞥见炕那头的三弟媳春燕。

她往起挪屁股,手里攥着个布书包。

那是她给孩子缝的,下地、去乡里交学费,从来不离手。

“春燕,别走!”

我赶紧喊了一嗓子。

声音有点哑。

许是昨天哭爹哭的,许是这些年在房顶上吹的。

“你也坐下听听,这事儿没你不行。”

春燕的身子顿了顿。

头埋得更低了。

后脑勺的发髻用黑皮筋扎着,鬓角有几根白发飘出来。

她才四十二啊。

比我家老二媳妇小雨小五岁,可看着,比小雨老了不止十岁。

她的手搭在炕席上。

茧子粗得能刮着炕席响。

那是这些年种地、伺候我娘、拉扯俩孩子,磨出来的。

“亲戚朋友们都走了。”

我清了清嗓子。

目光扫过炕桌旁的人:

二弟李建业,穿笔挺的夹克,从省城赶回来的,袖口还沾着机场的灰;

四弟李建军,刚从深圳请假回,牛仔裤上带着南方潮湿的潮气;

还有俺们三家的媳妇孩子,都低着头。

没人说话。

就听见外屋的酸菜缸 “咕嘟” 冒了个泡 —— 那是春燕昨天刚腌的,说爹走了,家里人多,得有口热乎的。

“我爹这辈子,就生了俺们四个小子。”

我盯着炕桌儿上的酒碗。

碗沿儿的油渍亮闪闪的。

忽然就想起小时候。

爹也是这么把俺们哥四个叫到炕桌旁,分一个烤地瓜。

老大让着老小,老三晓军,总把自己那瓣给我。

那时候晓军还跟我撒娇:“大哥,俺不爱吃甜的,你吃!” 其实我知道,他是舍不得。

“我是老大,没啥大本事。”

“就在咱县城周边,给老乡亲们做防水、修漏雨的房顶。”

“老少爷们儿看我实在,没坑过人,买卖才算红火。”

“去年,还在县城买了个两居室。”

二弟建业这时抬了抬头。

从烟盒里抽出根烟,递给我。

自己也点了一根。

烟圈儿飘到房梁上,跟屋顶的蜘蛛网缠在一块儿。

“大哥,你接着说,俺们听着。”

他说话带点省城的口音。

不像俺们,一口大碴子味儿。

小雨在旁边捅了他一下:“你别老插言,听大哥把话说完。”

建业嘿嘿笑:“知道了知道了,你比俺妈还能管俺。”

他娶的媳妇小雨,娘家早先就是走南闯北做买卖的。

小雨打小就会算账。

嫁过来没两年,就领着建业去通州倒腾服装。

后来买卖做大了,在省城买了套一百多平的房子。

那时候,俺们都羡慕坏了。

俺媳妇还跟我说:“你瞅瞅人家建业,再瞅瞅你,天天爬房顶,啥时候能住上高楼?”

我怼她:“高楼有啥好?接地气儿才舒坦!”

我吸了口烟。

烟劲儿冲。

嗓子疼得发紧。

忽然就想起晓军。

晓军是老三,比我小六岁。

打小就老实,不爱说话。

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跟着爹在村里的砖厂上班。

后来砖厂黄了,就回家种地。

爹总说:“晓军这孩子,实诚,是个过日子的料。”

“你三哥……”

我话刚到嘴边。

就看见春燕的肩膀颤了一下。

她赶紧用手背擦眼睛,把脸扭到炕梢。

看着墙上挂着的晓军遗照 —— 那是晓军三十五岁时拍的,穿件蓝格子衬衫,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跟他儿子小斌现在,一个模样。

“前几年,你三哥晓军,得肺癌走了。”

我声音压得更低。

“留下春燕,还有小斌和小雅 —— 小斌现在上高二了,小雅也念初中了。”

“春燕那时候才三十出头。”

“村东头的张媒婆还来劝过,说‘春燕啊,你年纪轻轻的,带着俩孩子咋过?俺给你瞅个好人家,保准不亏着你’。”

“春燕当时就拒了,说‘婶子,俺不走,俺走了俺娘咋办?俩孩子咋办?’”

“有人劝她,往前走一步。”

“说她年轻,带着俩孩子不容易。”

“可她没走。”

“说,不放心我娘,也怕孩子受委屈。”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那年。

晓军刚走没俩月,我娘就中风偏瘫了。

那天我正在邻村给人烫房顶。

手机响了。

是春燕打的,声音抖得不成样:

“大哥,娘…… 娘瘫了,站不起来了!”

我当时手里的喷枪,“当啷” 就掉在房顶上。

烫得油毡纸 “滋啦” 响。


我也顾不上了,骑着三轮车,往家赶。

风往耳朵里灌。

我脑子里全是春燕的哭声,还有晓军生前的样子 —— 去年秋收,晓军还帮我扛玉米,说 “大哥,你岁数大了,别累着,这点活儿俺来就行”。

到了家,推开门。

就看见春燕跪在炕边。

把我娘的头抱在怀里。

我娘嘴角流着哈喇子,眼睛直勾勾的,说不出话。

春燕的衣服上,沾着我娘的吐沫。

头发乱得像鸡窝。

脸上全是泪,一道一道的,混着灰。

爹蹲在门槛上。

手里的烟抽得只剩个烟屁股。

鞋底儿上全是烟灰。

看见我来,他嘴动了动,没说出话。

“大哥,你来了就好。”

春燕看见我,眼泪又下来了。

她伸手想擦,又想起手上沾着娘的吐沫,赶紧在围裙上蹭了蹭。

“我刚把娘从地上扶起来…… 她想上厕所,没站住,就摔了…… 俺咋喊她,她都没反应,可吓死俺了。”

从那以后,我娘就躺在床上,动弹不了了。

俺们哥仨都忙:

我要跑买卖,今天邻村修房顶,明天县城补漏;

二弟在通州,进货、卖货,电话天天响;

四弟在深圳,加班到后半夜是常事儿。

谁也没法天天守着娘。

都是春燕。

天天给我娘擦身、喂饭、端屎端尿。

那时候她还种着家里的三亩地。

早上天不亮就起来。

先给我娘擦脸、梳头发。

梳头发时,她总用桃木梳,轻轻的,怕扯着娘的头发。

娘有时候会 “呜呜” 哼两声,春燕就柔声说:“娘,不疼,俺轻点梳,梳完就好看了。”

梳完了,还会给娘别个小红花 —— 是她用碎布缝的。

再做早饭。

玉米饼子贴在锅边,熬一锅小米粥。

小雅总在旁边帮着烧火:“娘,俺帮你看锅,你去歇会儿。”

春燕摸着她的头:“俺闺女真乖,再等会儿就熟了,熟了先给奶奶盛一碗。”

然后下地。

中午赶回来,给娘翻身。


怕娘长褥疮,她还会给娘按摩腿,从脚踝往上,一下一下,按得自己额角冒汗。

娘看着她,眼里会流眼泪,春燕就用帕子擦:“娘,俺不累,您别心疼俺。”

晚上更忙。

给娘洗脚、擦身子。

娘夜里爱起夜,她就把小尿盆放在炕边,自己睡在炕梢,娘一哼唧,她就醒。

有回小雅起夜,看见娘又闹,春燕正抱着娘哄,跟哄小孩似的:“娘,咱乖,上完厕所咱接着睡,明天天好,俺背你晒太阳。”

有一回我夏天回去。

正赶上晌午头。

老爷儿(太阳)毒得能晒掉一层皮。

地面烫得脚不敢沾地。

我刚进院子,就看见春燕。

她背着我娘,往院儿里的槐树下走。

她穿件洗得发白的短袖。

后背全湿透了,汗把衣服贴在身上,能看见脊梁骨的印儿。

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

我娘趴在她背上。

手里攥着个蒲扇,给春燕扇风。

扇得很轻,风都吹不到春燕的脖子。

娘嘴里还 “呜呜” 地说着啥,像是在心疼她。

“娘,不沉。”

春燕笑着说。

声音有点喘。

“您轻着呢,晒晒太阳好,省得身上潮,对骨头好。”

我当时心里,就跟针扎似的。

赶紧跑过去,想接我娘:“春燕,你歇会儿,我来背。”

春燕直起腰。

额头上的汗珠子,“吧嗒吧嗒” 往地上掉。

砸在泥里,溅起小土坑。

她摆了摆手。

“大哥,不用。”

“我天天背,习惯了,你刚回来,歇会儿,喝口水。”

“再说你这老腰,别再闪着,不值当。”

我看着她脖子上晒出的红印子。

还有手上,被玉米叶划的小口子,有的结了痂,有的还渗着血。

眼泪差点掉下来。

我想:这要是我媳妇,我能让她这么遭罪吗?

不能。

可春燕,她替晓军,替俺们哥仨,遭了这么多罪。

后来爹把俺们哥仨叫到一块儿。

在炕桌旁开了个会。

爹当时身子还硬朗,就是头发全白了。

他敲着炕桌儿,声音有点颤:“晓军走了,你娘瘫在床上。你们一个个都在外头忙,吃喝拉撒,全是春燕管。春燕还带着俩孩子,种着三亩地。你们说说,这事儿咋办?总不能让春燕一个人扛着!”

我当时就说:“把娘送到养老院?我觉着不行。娘都习惯春燕照顾了,去了养老院,谁能像春燕这么上心?不如俺们三家,按养老院的费用,再加点,每月给春燕寄钱。”

二弟当时就点头:“我同意。春燕不容易,钱的事儿,我没意见,多给点也应该。”

四弟也说:“我没意见,大哥说咋办就咋办。俺在深圳虽说挣得不算多,但也能帮衬一把。”

爹又问:“给多少?养老院一般是八百到一千二。你娘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得多给点。”

我想了想:“一个月给两千吧,这是照顾娘的钱。另外,春燕带着俩孩子,不容易,俺们哥仨再轮着给,一个月加起来三千,月初就给她寄过去。”

春燕当时就在旁边站着。

手里攥着围裙,指节都攥白了。

“大哥,不用这么多。”

她说。

声音很小。

“我能种着地,孩子们也懂事,花销不大,不用花这么多钱。你们在外头也不容易,留着自己用。”

我当时就火了。

声音提高了点:“春燕,你别犟!这钱不是给你的,是给娘的,也是给孩子们的。你替俺们照顾娘,俺们给点钱,还不应该?你要是不收,俺们心里都不踏实!”

春燕没再说话。

就是低着头。

用围裙擦了擦手。


围裙上沾着面,擦得手上都是白印。

就这样,娘在床上躺了十年。

春燕就照顾了十年。

这十年里,俺们哥仨每次回来。

都看见娘身上干干净净的。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

屋里也没一点味儿 —— 不像有的人家,老人瘫在床上,屋里又脏又臭。

有一回我冬天回去。

天擦黑儿的时候。

看见春燕拉着个小双轮儿车。

车上铺着厚厚的棉被,娘裹在被子里,只露个脑袋。

春燕在前面拉。

小斌在后面推。

小斌才上小学,力气小,脸憋得通红。

“娘,咱去集上遛弯儿,看看卖糖葫芦的。”

春燕回头,跟娘说。

娘 “呜呜” 应着,眼睛亮了点。

集上的风大。

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卖糖葫芦的老张看见她们,老远就喊:“春燕啊,带着大娘出来遛弯儿?这天儿冷,别冻着大娘!”

春燕笑着应:“张叔,俺给娘裹厚了,不冷。给俺来一串糖葫芦,要山楂的。”

“好嘞!给你挑个糖多的!”

春燕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

给娘围上。

围巾是红的,还是晓军生前给她买的。

围在娘脖子上,显得娘的脸格外白。

春燕的脖子露在外面。

冻得通红,像煮熟的虾。

娘坐在车上。

手里拿着个烤红薯。

是春燕刚才买的,还热乎着。

娘把红薯往春燕嘴边递。

春燕咬了一小口。

又把红薯递回给娘。

“娘,甜不?这红薯是咱村老王头种的,可甜了。”

娘点了点头,嘴角沾了点红薯泥。

春燕赶紧用手指,轻轻给娘擦掉。

小斌在旁边蹦蹦跳跳地喊:“娘,你看那卖气球的!红的,跟我爹以前给我买的一样!”

春燕的脚步顿了顿。

眼圈儿红了。

但她没哭,只是摸了摸小斌的头:“嗯,跟你爹买的一样。等会儿俺给你买一个,咱挑个大的。”

我站在远处看着。

心里酸溜溜的。

俺们做儿子的,都没这么陪过娘。

晓军要是还在,看见春燕这么苦,得心疼坏了吧?

第十年的时候,娘的身子骨越来越不行了。

吃不下饭。

说话也没力气。

有一天,她把俺们哥仨叫到炕边。

拉着我的手。

手很凉,像冰。

“建国啊。”

娘的声音很小。

我赶紧把耳朵凑过去。

“娘今年身子越来越差,老是觉着,日子不多了。”

“可是娘不敢走。”

“你们知道为啥不?”

俺们哥仨都没说话。

其实俺们真不知道。

娘喘了口气。

眼睛看着春燕的方向 —— 春燕正在外屋给娘熬小米粥,锅铲碰撞的声音,断断续续传进来。

“晓军走了,春燕孤儿寡母的。”

“伺候了我十年,没功劳也有苦劳。”

“虽然你们都给了钱,可娘心里清楚,这十年,春燕受了多少罪。”

娘的声音越来越小。

气都喘不匀了。

“娘身上干干净净的,春燕天天给我梳脑袋;”

“有老爷儿的时候,就把我背出去晒;”

“天暖和的时候,拉着小双轮儿带我去赶集;”

“给我洗脑袋、洗脚、洗脸……”

娘停了停。

看着俺们哥仨:“你们哥仨说说,谁能像春燕这么对我呀?你们谁能做到,天天给我端屎端尿,还不嫌弃?”

俺们哥仨都没敢吭声。

二弟低着头,用手指抠着炕席,抠出一道一道的印儿。

四弟眼圈儿红了,别过脸去看窗户。

窗户上结着冰花,看不清外面的天。

娘又说:“建业,你有本事,在省城住高楼;建国,你做买卖也还行;建军,你在深圳也挣了钱。你们仨,得给春燕盖个房。”

“你看她现在住的那老瓦房。”

“漏雨都快漏瘫了,眼看都住不了人了。”

“再说,俩孩子也大了,小斌明年就要考大学了,总不能一直住那破房子里。你们要是不盖,娘死了也闭不上眼!”

俺们哥仨当时就答应了。

建业赶紧说:“娘,您放心,俺们肯定给春燕盖房,盖结实的!”

我心里挺不得劲的。

以前总觉得,给点钱就完了。

从来没想着,春燕住的房子啥样。

后来我去春燕家看了看。

那老瓦房确实不行。

屋顶的瓦片掉了好几块。

下雨的时候,屋里得摆好几个盆接水。

盆里的水 “滴答滴答” 响,跟敲鼓似的。

墙上的墙皮都鼓起来了。

一摸全是潮的。

墙角还长了霉斑,绿幽幽的。

我跟二弟、四弟商量。

说给春燕盖两层楼。

可我媳妇有点不愿意。

说盖两层太贵了,俺们家刚在县城买了房,手头紧。

我跟她吵了一架。

“你忘了当年娘瘫在床上,是谁照顾的?”

“要是让你天天端屎端尿,你能坚持十年?”

“春燕是俺们家的恩人!盖个楼怎么了?咱就算省吃俭用,也得给她盖!”

好说歹说,我媳妇才算同意了。


俺们哥仨凑了钱。

找了施工队。

在春燕家的老地基上,盖了三间平房,还盖了一间配房,砌了门楼和墙头。

盖房的时候,春燕天天给施工队做饭。

炖酸菜白肉、贴玉米饼子、熬土豆丝汤。

施工队的王队长总说:“春燕大姐,你这手艺真好,比俺们家媳妇做的还香,俺们都愿意来你这儿干活儿!”

春燕就笑着说:“你们别嫌弃就行,都是家常饭,管饱!”

有一回我去工地。

看见春燕在给施工队的人递水。

她的手被开水烫了一下。

红了一大片。

她没吭声,只是在衣服上蹭了蹭。

我赶紧过去,给她找了烫伤膏。

“你咋不吱声呢?这都红了,多疼啊!”

“不疼,大哥。”

她笑着说,眼里却闪着泪。

“就是小烫一下,不碍事,别耽误他们干活儿。”

平房盖好的那天。

春燕领着小斌和小雅。

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

摸了摸新墙,又摸了摸新窗户。

眼泪掉在新刷的白墙上,晕开一小片印儿。

“大哥,谢谢你们。”

她拉着我的手。

手还是那么糙,磨得我手心发疼。

“以后俺们娘仨,再也不用怕漏雨了。俺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小斌和小雅在院子里跑。

小雅喊:“娘,以后我有自己的房间了!再也不用跟哥哥挤一张床了!”

小斌也说:“娘,我能在屋里写作业了,不用再在炕桌上写了,冬天也不冷了!”

春燕看着孩子们,笑得眼睛都眯了。

可我看见,她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可没成想,平房盖好没俩月。

娘就走了。

走的时候很安详。

春燕在旁边守着。

给娘梳了最后一次头。

还是用那把桃木梳,轻轻的。

梳完了,给娘别上那个小红花。

又给娘穿了新做的寿衣。

寿衣是红色的,春燕前半年就开始做了,一针一线,缝得很密。

她一边缝一边跟娘说:“娘,这寿衣俺给您做宽点,穿着舒服。等您走了,也风风光光的。”

娘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春燕给她缝的小布偶。

布偶是个小兔子,耳朵都快磨破了 —— 那是娘瘫在床上第一年,春燕给她缝的,娘天天攥着。

娘走了以后,爹就跟丢了魂似的。

天天坐在娘的遗像前。

不说话,也不吃饭。

面前摆着娘爱吃的糖糕,放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俺们哥仨想把他接到城里住。

我让他去我县城的家,二弟让他去省城,四弟让他去深圳。

可他就是不去。

“我不去。”

他说。

声音很倔。

“我要在家陪着你娘。你们娘俩在这儿住了一辈子,我走了,她一个人孤单。再说,春燕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

没办法,只好让春燕照顾爹。

春燕还是跟以前一样。

一日三餐做好了,端到爹跟前。

早上是小米粥、鸡蛋,中午是米饭、炒菜,晚上是面条。

爹不爱吃油腻的,她就总做清淡的。

有回爹说想吃饺子,春燕立马就包,白菜猪肉馅儿的,爹吃了一大碗,说:“还是春燕包的饺子香,跟你娘包的一个味儿。”

给爹洗衣服、晒被子。

被子晒得暖暖的,有太阳的味儿。

爹晚上睡觉,能睡得香点。

我每次回老家看爹。

都看见爹身上干干净净的。

屋里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的。

桌上摆着爹爱看的报纸,叠得平平整整的。


爹有时候会跟春燕说:“春燕啊,委屈你了。要是晓军还在,也不用你这么受累。你要是想走,爹不拦着,别委屈了自己。”

春燕就笑着说:“爹,不委屈。晓军走了,我就是您的闺女,照顾您是应该的。俺不走,俺走了,您咋办?俩孩子咋办?”

有一回我听见爹在屋里哭。

我扒着门缝看。

看见春燕坐在爹旁边,给爹擦眼泪。

爹手里拿着晓军的照片,说:“晓军啊,爹对不起你,让你媳妇受这么多苦…… 爹没本事,帮不了她……”

春燕也哭了。

她说:“爹,您别这么说,晓军要是在,也会这么做的。俺不苦,只要您好好的,孩子们好好的,俺就啥都不怕。”

就这么又过了十年。

爹也走了。

走得很突然。

早上春燕去叫他吃饭。

推开门,看见爹靠在椅子上,眼睛闭着。

手里攥着娘的照片。

脸上还带着笑。

爹走的时候,一句话也没留下。

现在,俺们一大家子坐在一块儿。

商量爹的后事和家里的财产。

我一家四口,二弟一家四口,春燕一家三口,还有四弟一家子。

挤在刚盖好没几年的平房里。

炕桌儿还是以前的那个,就是换了块新桌布,红格子的。

“爹走得急,没留遗言。”

我看着春燕。

“家里这几亩地,还有爹娘住的这房,咱们得商量商量。”

春燕一听,赶紧搬着凳子就要往屋外走。

凳子腿在地上 “蹭” 出一道印儿。

“大哥,你们商量吧。”

她说。

声音有点慌。

“我一个妇女,俺们家就不参与了。怎么着都行,我没意见。这地和房子,都是你们李家的,俺不能要。”

我赶紧拉住她。

把她按在凳子上。

“春燕,你坐下。这事儿必须有你一份。”

“晓军走了,你在,晓军就在。你就代表晓军,这没毛病!”

二弟也说:“春燕,大哥说得对。你就是老三,你得坐下听。这些年你受的苦,俺们都看在眼里,这是你应得的。”

四弟也跟着说:“三嫂,你坐下吧。俺们都听大哥的,你也说说你的想法。你要是不收,俺们心里都过意不去。”

春燕低着头。

手指绞着衣角。

绞得衣角都变了形。

半天没说话。

我清了清嗓子。

接着说:“爹娘东边那几亩地,一直是春燕种着。以后还归春燕种,就算以后有啥变动,这地也是春燕的。”

“爹娘住的这老院子,还有春燕现在住的平房,都给春燕。”

“另外,爹娘的存折上有十六万,也给春燕。”

我刚说完。

二弟媳小雨就说:“我没意见。春燕照顾爹和娘这么多年,这是她应得的。以后小斌和小雅上学,俺们家也能帮衬。”

四弟媳也说:“我也没意见。以后小斌和小雅结婚,俺们三家还得出钱,不能让春燕一个人操心。”

二弟和四弟也都点头:“没意见。”

我从怀里掏出爹娘的存折。

存折是红色的,封面都磨破了。

那是爹用了十几年的存折,里面的钱,都是他和娘省吃俭用攒的。

我把存折递给春燕。

春燕接过存折。

手开始抖。

抖得厉害,存折都快掉在地上了。

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她捂住嘴,憋了半天。

才哭出声来,声音嘶哑:“大哥,我不能要,真不能要。”

“伺候老的,是我应该做的。晓军走得早,没尽孝,我替他尽,这是我该做的,不用给我这么多。”

“你们在外头挣钱也不容易,留着给孩子们用吧。”

她一边说,一边把存折往我手里推。

我看着她哭。

自己的眼泪也忍不住了。

掉在炕桌上,“吧嗒” 一声。

“春燕,你听我说。”

我抓住她的手。

她的手很凉。

“晓军走了以后,你原本可以一走了之。找个好人家,不用这么受累。可你没走,你不但没走,还帮俺们照顾了娘十年,又照顾了爹十年。”

“这十年里,你吃了多少苦,俺们都看在眼里。你是俺们家的大功臣。这钱和地,本来就是你应得的。你要是不收,俺们哥仨这辈子都不安心!”


二弟也红着眼眶。

他走过去,拍了拍春燕的肩膀:“春燕,大哥说得对。没有你,俺们在外头也不踏实。你把家里的后盾做得这么实,俺们才能安心在外头奔。这钱你必须拿着,不然俺们心里不安。”

四弟也走过来。

他年轻,眼泪没忍住,掉得更凶:“三嫂,你拿着吧。以后你的事儿,就是俺们哥仨的事儿。爹娘不在了,可家还在,手足亲情还在。你要是有啥难事儿,俺们随叫随到。”

春燕哭了半天。

才慢慢止住眼泪。

她把存折紧紧攥在手里。

指节都攥得发白。

“大哥,二哥,四弟,谢谢你们。”

她说。

声音还有点抖。

“俺们娘仨以后会好好过日子,不辜负你们的心意。以后你们回来,俺还给你们做酸菜白肉、贴玉米饼子。”

小斌和小雅跑过来。

小雅抱着春燕的腿:“娘,以后我会好好学习,挣钱养你。等我长大了,再也不让你这么累了。”

小斌也说:“娘,我以后考大学,就考咱省城的,能常回来陪你。你要是想爹了,俺就陪你去看他。”

春燕摸了摸孩子们的头。

又哭了。

这次,是笑着哭的。

我看着春燕,又看着俺们哥仨,还有各家的媳妇孩子。

心里忽然就暖和起来。

爹和娘虽然走了。

可俺们这个家还在。

亲情还在。

在这里,我想对弟妹春燕说:“有缘才能成为一家人。一家人就得互相帮衬,不管遇到啥难事儿,只要心在一块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闻叔评论:

爹妈没了家还在:别让遗产,成了斩断亲情的刀

“亲兄弟,明算账”,这话本是说手足间该理清账目,可如今常被扭曲 —— 成了兄弟姐妹争父母遗产的 “借口”。翻开新闻,满是扎心事儿:老母亲刚走,子女就抄卷尺量房;父亲葬礼没结束,手足为存折吵得脸红脖子粗。爹妈没了,家咋就散了?

再看春燕一家,却暖得人心发颤。老父亲葬礼后,大哥李建国把全家叫到炕头,先拉着三弟媳春燕说:“晓军走了,你在,晓军就在。” 分遗产时,春燕攥着磨破的存折哭着推辞,二弟拍她肩说 “没你俺们在外不踏实”,四弟红着眼承诺 “你事儿就是俺们的事儿”。在他们眼里,十六万、几亩地、两套房子,不是争抢的 “香饽饽”,是对春燕十年尽孝的认可,是守住家的信物。

为啥有的家散了,有的家更亲?关键在心里有没有 “亲情比金贵”。那些争遗产的手足,把 “利益” 当作家的核心,盯着房子存款算 “我多你少”,却忘了小时候爹妈把最后一块糖塞给妹妹、把唯一烤地瓜分给弟弟,忘了哥哥替自己背锅、姐姐帮自己缝衣裳。他们把亲情换成 “人民币”,把手足拆成 “继承人”,最后闹到法庭不相往来 —— 赢了官司,丢了最亲的人,这不是 “捡芝麻丢西瓜” 吗?

更无奈的是,很多纠纷争的不是 “刚需”,是 “心气”。有对姐妹,姐姐住省城大平层,妹妹在县城有两套房,却为母亲的旧衣柜吵翻。衣柜不值钱,可姐姐觉得 “妈疼你,该给我”,妹妹觉得 “我照顾久,该归我”。就为这点执念,几十年姐妹情没了。这正是 “人心不足蛇吞象”,被一口气蒙蔽,毁了亲情。

春燕一家却不一样,心里装着感恩和 “家不能散”。春燕照顾瘫床婆婆十年,图的不是赡养费,是 “替晓军尽孝”;大哥要给她盖房分遗产,不是 “施舍”,是知道 “没她爹妈不安心”;二弟、四弟没意见,是认她 “该得”。他们算的不是 “谁多拿”,是 “咋让家还暖”,正应了 “家和日子旺”。

其实爹妈走后,真正的遗产从不是房子存款。是爹妈教的 “互相帮衬”,是小时候的情分,是遇事能喊 “哥姐弟妹” 的底气。春燕家的平房,是十年孝行堆的;那本存折,是 “一家人不分心” 的承诺。都说 “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可春燕家把财产变成了亲情的桥,因为他们懂珍惜。

“打断骨头连着筋,血浓于水”,爹妈没了,手足就是彼此的 “归途”。争遗产的人,看似赢了利益,实则丢了亲情 —— 以后过年没人喊回家吃饺子,遇事没人帮衬,想聊爹妈都没人陪。到那时才懂,争来的钱填不满心里的空。

春燕一家像面镜子,照出亲情该有的样:爹妈没了,家还在,因为心连着。愿更多人看清,别让遗产成斩亲情的刀,别让爹妈在地下痛心。这辈子做手足是缘分,守住亲情,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心事倾诉或有情感问题请私信留言)

更多情感实录点击下方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朗普改口:不出席

特朗普改口:不出席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04 17:41:29
真正的罪犯是你们:川普痛击CBS主持人

真正的罪犯是你们:川普痛击CBS主持人

斌闻天下
2025-11-04 08:20:03
开拓者主场遭湖人逆转,杨瀚森再被弃用,球迷建议杨母去美国陪伴

开拓者主场遭湖人逆转,杨瀚森再被弃用,球迷建议杨母去美国陪伴

孤影来客
2025-11-05 00:09:42
赖清德窝点被定位,美上将警告武统将至,岛内喊话解放军放弃武力

赖清德窝点被定位,美上将警告武统将至,岛内喊话解放军放弃武力

文史旺旺旺
2025-11-04 20:10:05
弱点开始被对手不断放大,快船应该考虑让内线老将暂离轮换阵容?

弱点开始被对手不断放大,快船应该考虑让内线老将暂离轮换阵容?

稻谷与小麦
2025-11-04 23:16:23
四川A股最年轻董事长续任!29岁林晓晴连任成都路桥董事长,去年年薪92.57万元

四川A股最年轻董事长续任!29岁林晓晴连任成都路桥董事长,去年年薪92.57万元

红星资本局
2025-11-04 17:43:06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乘客吐槽广州白云机场T3地毯阻力拉满

乘客吐槽广州白云机场T3地毯阻力拉满

现代快报
2025-11-04 13:15:04
明天开始3生肖踩到“狗屎运”横财如雨下,大吉大利

明天开始3生肖踩到“狗屎运”横财如雨下,大吉大利

人閒情事
2025-11-04 16:31:13
42+28!还没碰到周琦胡金秋,广东内线已被打爆!杜锋你是真没招

42+28!还没碰到周琦胡金秋,广东内线已被打爆!杜锋你是真没招

多特体育说
2025-11-04 22:16:04
2009年,陈炳德将军开会时用的茶杯,竟然是一个吃完的罐头瓶子

2009年,陈炳德将军开会时用的茶杯,竟然是一个吃完的罐头瓶子

小女子不简单
2024-12-29 13:25:09
那苍白的嘴唇,一眼就认出你小子!

那苍白的嘴唇,一眼就认出你小子!

贵圈真乱
2025-11-04 12:46:50
谢谢翁青雅,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的最大笑话!

谢谢翁青雅,贡献出25年年底内娱的最大笑话!

八卦南风
2025-11-03 16:42:30
达成协议!皇马6500万“顶星”转投法甲!金靴射手+天才后腰来投

达成协议!皇马6500万“顶星”转投法甲!金靴射手+天才后腰来投

头狼追球
2025-11-04 14:59:51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剧情大反转!美国政府停摆34天后,两党各退一步:妥协方案出炉?

剧情大反转!美国政府停摆34天后,两党各退一步:妥协方案出炉?

王爷说图表
2025-11-04 11:22:15
南京栖霞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有学生跑200米时昏倒不幸去世?多方回应:政府在牵头处理

南京栖霞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有学生跑200米时昏倒不幸去世?多方回应:政府在牵头处理

极目新闻
2025-11-04 13:15:52
49+24!中国男篮最强双塔!全运会第一惨案诞生

49+24!中国男篮最强双塔!全运会第一惨案诞生

篮球实战宝典
2025-11-04 21:01:40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国民党主席位置坐稳,郑丽文摊牌了:两岸不回归和平,其他是侈谈

娱乐小可爱蛙
2025-11-04 02:50:04
49岁赵薇面相变了,精心打扮参加朋友婚礼!性格变得越来越佛系

49岁赵薇面相变了,精心打扮参加朋友婚礼!性格变得越来越佛系

娱乐团长
2025-11-04 14:58:09
2025-11-05 01:48:49
北方原创情感故事会 incentive-icons
北方原创情感故事会
每天更新原创故事
709文章数 8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史上最长”春节点燃旅游热情 已有心急旅客下单

头条要闻

“史上最长”春节点燃旅游热情 已有心急旅客下单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突爆重大利空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数码
亲子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她是年赚5000万的女神,却选择在农场养鸡,背后真相令人震惊!

《鬼灭:无限城篇》引进版无删改? 博主因名誉权侵权被判赔偿米哈游11万元

数码要闻

苹果为Apple One品牌推出全新切片LOGO

亲子要闻

程晓玥说怀二胎是意外:刚开始很惊吓,所有的计划都被打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