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WELINK化工)
8月27日,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填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信息。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大连市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
建设内容:本项目填海造地面积约640公顷,建设内容包括填海工程、护岸工程等,不包括成陆后陆上项目建设内容,也不包括炼化一体化项目营运期内容。
也不包括炼化一体化项目营运期内容。
二、用海公示
8月26日,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用海公示。
用海位置: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葫芦山湾海域
用海面积:761.5454公顷
用海类型:工业用海
用海方式:建设填海造地、透水构筑物、港池、蓄水、专用航道及锚地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公告
5月26日,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公告。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大连市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中岛石化产业园区
建设内容:本项目拟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及其下游装置,并配套建设储运、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项目范围包括炼化厂区、码头和厂外管线以及厂外供电等设施。
根据招标信息,下游装置包括:1#40万吨/年PP装置、1#45万吨/年FDPE装置、2#45万吨/年FDPE装置、30万吨/年LDPE装置、20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装置、30万吨/年CHPPO装置等。
补充阅读
2025年6月30日,大连湾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厂区内高达数十米的炼化装置缓缓停止轰鸣。当最后一滴原油流过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共和国工业长子”正式结束了它在主城区的使命。
始建于1933年的大连石化老厂区,坐落于大连市中心甘井子区,周边人口密集,历史风险隐患突出。同时设备老化、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燃料型炼厂模式已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大连石化成为国内首例特大型炼油搬迁项目。
根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基地被定位为国家级石化产业集聚区。2014年,中石油与大连市政府签署协议,启动大连石化搬迁改造工程,旨在通过“减油增化”实现向化工型炼厂的转型。项目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新建1000万吨/年炼油、140万吨/年乙烯装置,二期最终形成2000万吨炼油、240万吨乙烯产能。
这不是落幕,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千里之外,西中岛石化产业园的工地上,打桩机正轰鸣作响,一座绿色低碳的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基地正在崛起。这不是一场仓促的撤离,而是一场酝酿十余年的战略转移。
2013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2013年《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将大连西中岛纳入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大连西中岛(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成为大连石化搬迁首选之地;
2014 年,相关环评报告公示,提出将大连石化原油加工能力迁移至长兴岛;
2022 年 11 月,大连市政府与中国石油集团签署搬迁改造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2024 年11月16日,项目预可研报告获中石油批复;
2025年3月环评公示出炉,总投资额升至720亿元;
2025 年 6 月 30 日,大连石化老厂区全面停产退出,西中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搬迁后的大连石化以 “烯烃产业” 为核心,构建起 “原油 - 烯烃 - 高端材料” 的全产业链条。依托 240 万吨 / 年乙烯产能,向下延伸碳二、碳三、碳四及碳九产业链,开发出茂金属聚乙烯、高端聚烯烃弹性体等 40 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其中 30% 填补国内空白。这种转型使每吨原油加工产值提升 40%,化工品销售收入占比从搬迁前的 28% 跃升至 65%,彻底告别 “炼油微利” 时代。
正如”中石油项目负责人所说,“搬迁不是简单复制,而是价值链攀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