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琛
一份盖着红章的信访答复,为浙江新昌县下礼泉村一段长达18年的往事画上了一个句号。或者说,一个省略号。
文件由七星街道办事处在2024年7月18日发出,确认了前村主任赵卫东的两项违纪事实:其一,2009年以“老年活动中心”名义获批建设,中途改变用途;其二,任内违规承揽村内工程。
结论是,赵卫东已在6月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纸面上,这是一起标准的基层干部违纪处理通报。但在纸面之下,是一个村庄被抽走了18年的知情权,和一个只有在旁边的大楼被拆时,才偶然暴露的秘密。
一切始于一个美好的名义:
为老年人服务。
大约在2009年前后,时任村委会主任的赵卫东,为下礼泉村规划了一个公益项目——老年活动中心。根据网络流传的一份举报材料,项目顺利获批,建筑拔地而起。
村民们以为,村里的老人们将有一个安享晚年的去处。
但那栋楼建成后,却始终笼罩在一层迷雾中。据多位村民在网上反映,它从未真正对本村老人开放。它的门,似乎总是为另一些人、另一些事而开。
时间平静地流淌了十几年。
直到2023年,一墙之隔的“老三花”企业旧址启动拆迁。推土机的轰鸣,意外地凿开了下礼泉村一桩被掩埋的旧案。
拆迁工作牵涉到“老年活动中心”的地块时,村民们惊骇地发现,这块他们以为属于集体的土地,产权早已变更。
他们等待了18年的老年活动中心,其实早已不姓“公”。
根据一份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说法,这块以公益之名拿下的土地,在建成后就被悄悄转作商业用途,并最终卖给了个人。整个过程,没有村民大会,没有公示,也没有人知道钱去了哪里:
秘密就这样被藏了18年。
对于下礼泉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块地,更是对过去18年记忆的信任。那栋沉默的建筑,像一个巨大的讽刺,矗立在村口。
愤怒的村民开始走向信访之路。他们想知道,属于集体的资产,是如何被一个人悄无声息地卖掉的。
他们得到的第一个答复,不是来自一纸公文,而是来自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和保安。
据网络视频显示,一些情绪激动的村民被从人群中架走。
他们想要一个说法,却先被划定了“说法”的范围:
到此为止。
几个月后,他们等来了那份正式的《信访事项答复意见书》。
文件措辞严谨,逻辑清晰。赵卫东的行为被定性为“违反工作纪律”和“违反廉洁纪律”。这个结论,精准地将一件可能涉嫌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刑事案件,圈定在了党纪的范围之内。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土地管理法》,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但在这份答复里,一切都显得那么“情节较轻”。
对长达18年的侵占与隐瞒,最终的处理是:
党内严重警告。
有网友将此事与多年前的广东乌坎事件类比。同样是村干部私卖土地,乌坎的结局是一场风暴。而在新昌,一切似乎都将被一张薄薄的纸悄然抚平。
那栋楼依然立在那里,它既不是老年活动中心,也不是拆迁对象。它成了一个符号,见证了一场以公益为名的攫取,和一次以纪律为名的收场。
它什么也不是,它只是一栋建筑。
或许,有些地方的历史,本就是由一个个被改变了用途的“中心”构成的。它们起初被许诺为祠堂,后来成了学堂,再后来,又成了别的什么。人们总是在很久之后,才会偶然发现那块奠基石背后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
也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老年活动中心。从一开始,它就是一个墓碑,只是没有人知道,它纪念的是什么。它只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一场永远不会到来的、属于自己的拆迁。
李宇琛(立于尘)
写于2025年8月28日
本文已开启快捷转载,欢迎转载至您的公众号
存档防删,接力传播
愿意借我公众号助我发文的朋友,请阅读此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