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长安街沿线花坛近日亮相。记者获悉,纪念活动后,所有花坛不再进行大规模变动,9月15日,花坛将向国庆元素转换过渡,花坛景观一直延续至国庆。
“珍爱和平”花坛。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黄河赞歌”花坛。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此次主题花坛应用新优品种和乡土植物100余个,其中40个新品种首次亮相。据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先哲介绍,在花材选择上,此次花坛应用了抗热耐湿的品种。针对今年雨水特别多的情况,工作人员将加强花坛的养护,雨后及时打药,发现有萎蔫等现象,将及时对植物进行调整,保证花坛的最佳状态。
此次,硬质地面花坛应用了高蓄水性多孔材料“灌溉毯”。往年如浇水过多,花坛地面会出现溢水问题,“灌溉毯”有很好的保水性和吸水性,它一旦饱和,就不再吸水,所以通过控制浇水量使其饱和后,水就不会流向地面。下雨时,也不会造成积水,“我们首次尝试应用,还在实践观察当中,如果说应用得比较好,国庆节前期换花时,会在硬质地面上进行大面积应用。”
“薪火相传”花坛。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为体现全市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厉行勤俭节约的意识,花坛景观一直延续至国庆。纪念活动后,所有花坛不再进行大规模变动,仅对部分花坛进行要素调整和部分植物更换。
“美好明天”花坛。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9月15日后,我们将开始进行国庆元素的转换,主要是要素性的转换和一些地面花材、立体花材的局部更换,来迎接国庆节。”张先哲说,纪念活动前期处于夏季和初秋交替季节,选用的耐湿热花材多一些,国庆期间天气逐渐变凉,花材会更加丰富,比如进行花期调控的市花菊花和月季,还有一些冷凉性的品种都会在花坛里进行应用。”按照每年惯例,花坛花卉预计在10月20日前后进行花卉撤除,即在草木凋零之前将其更换。
记者/张璐
编辑/张磊
运营编辑/白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