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阴”、“阳”概念
正如古代文献所言“水北为阳, 山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 (《左传》),原因是以前的中原地区指的是黄河中游一带,这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所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也就是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
站在山的角度说阴阳,很好理解,而河的两岸为什么也有阴阳的区别?这是因为河流大多流淌于峡谷当中,被两山夹峙,其北侧应为山的南坡,山南为“阳”,所以水北也是“阳”;其南侧则为山的北麓,山北为阴,所以水南也是“阴”。另外,如果河岸被河流下切,阳光可以照射到的是北岸,南岸则背向阳光,这也造成了两岸存在阴阳的区别。
![]()
02
城市建设中的“阴”、“阳”问题
中国建筑大多坐北朝南,为的即是更好地“采光向阳”。一座城池也是一样,很少紧靠大山的北麓而建,大都与山隔开相当的距离,正如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所解释的:“盖面势在背,自难立国邑耳”,所以带“阴”的地名少之又少。
![]()
北京故宫(紫禁城)遵循了《周礼·考工记》奠定的历代宫城布局:坐北朝南,四周环以城墙,以及“前朝后寝”——南部是以三大殿为核心的“外朝”,皇帝在此上朝、接见群臣和举行典礼;北部则为“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的生活区。整个建筑群气势磅礴,严谨有序,处处彰显着等级森严、皇权至尊。
选在河的两岸造城有区别吗?有。中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多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恰与地球自转同向。江河之水在右(东向)偏转力作用下,往往对右岸冲刷甚于左岸,在漫长的岁月里,造成右岸(南岸“阴”)的陡峭,左岸(北岸“阳”)的平缓。左岸更易建城,而右岸更容易遭遇水患。
![]()
我国古代的很多城镇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建筑比较讲究坐北朝南,很多城镇都是建在河流等水系的北面以及山的南面,所以出现这么多的含“阳”的地名。最著名的当属位于洛水之北的洛阳,衡山之南的衡阳。
![]()
![]()
03
阴、阳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坡向的气候分异是造成山地自然地理环境其他因素分异的基础。坡向气候差异在植被、土壤、水文、地貌等方面都有体现,其中以植被最为显著。因此,地理学界常以植被差异来区分阴阳坡。
阴阳坡与植被
山地阴阳坡的气候分异是阴阳坡植被分异的基础, 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海拔较低的地方,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较大,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
植被的阴阳坡差异主要受海拔高度和坡向的水热条件所制约。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一般是阴坡土壤湿度高,多有森林树木生长,阳坡受光照时间长,蒸发旺盛,土壤湿度低,多为草类生长,形成草原景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沛,阴阳坡水分条件差异不大,反而阳坡由于光照充足,植被生长比阴坡更加茂密。
![]()
坡向与气温
南枝向暖北坡寒, 一样春风有两般。从阴阳坡的角度来看, 同一山地, 通常都是阴坡气温低, 阳坡气温高。阴阳坡除了气温大小不同以外, 其气温的昼夜变化也是不同的, 这会对阴阳坡的地貌演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
坡向与湿度
由于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导致阳坡蒸发强度大于阴坡。同时, 阳坡的积雪融化时间较早, 造成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减小。因此, 阳坡的湿度 (不管是大气湿度, 还是土壤湿度) 一般低于阴坡, 这现象在温带地区, 特别是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明显。
![]()
04
阴阳天

![]()
这种“一半蓝天一半阴云”的天象叫“阴阳天”
冷暖空气互相追逐、挤压的锋面天气
常带来“阴阳天”
由于处于气团交界处,一侧温湿度条件可以成云
另一侧因气团性质迥异而无法成云
因而两大气团挤压“剪裁”出“一刀切”式的云层边界
若偶遇巧中之巧:一片云
或者说一团有成云条件的大气
受到其他不具成云大气同时来自两个方向的夹攻
就有可能形成“两刀切”的方角云
其中最巧合者,云被切成如正方形一样的直角
纹丝不差,可谓“老阴阳天”了
![]()
05
阴阳棚
阴阳型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北侧,借用(或共用)其后墙,增加一个同长度但采光面朝北的温室,两者共同形成阴阳型日光温室。夏季阴棚有给阳棚降温的作用,冬季阴棚使得后墙不再直接面对风雪侵害,减少了阳棚后墙的热量散失,有利于提高阳棚温度。同时阴棚的保温性差一些,适合生产耐低温或耐阴的作物(如食用菌等)。一般在阴阳棚共用墙的上部和下部会设置通风窗,在阴阳棚之间进行空气流通以达到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目的。
![]()
阴阳棚这种方式,具有突出优势:
1. 节约成本
双面日光温室两棚共用一堵墙,在温度要求一样的前提下,建筑上可减小减少阳棚后墙的厚度,降低温室建设的工程造价。且阳面温室借助阴面温室空间冬季可以达正常生长温度,比建造同样的阳棚成本降低了几乎一半。
2. 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这种形式的温室,其阴棚正好利用了传统日光温室布置中为保证后边日光温室采光必须留出的空地,使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由于墙体遮阳、光照不足、解冻较晚,一般的日光温室,棚与棚的间距至少在5米以上,因而在这5米的棚与棚之间的空地基本上处于废弃状况。双面棚的建造,充分利用了日光温室背面的废弃地。据测算,以北纬40°地区20栋温室的园区为例,采用阴阳型日光温室比传统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5.4%,温室面积增加93%,节省建筑材料50.2%,造价降低32%。
3. 提高经济效益和作物品质
阴阳棚相互依靠,阳棚后墙由于阴棚的保护,可提高室温2-3度。阴棚接受阳棚的散热,春、秋两季基本可以满足食用菌、叶菜类蔬菜的温度要求。此外,阴棚还可以为阳棚作物增补二氧化碳,提供有机气肥。因此阴阳棚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
阴阳型日光温室目前在宁夏、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已推广应用,阴棚内以种植耐低温的食用菌或耐阴作物为主,两茬结合,种植效益颇高。
![]()
![]()
06
地理试题中的阴、阳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上图为祁连山一一一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下图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回答下面1-2题。
![]()
1.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 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 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 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B. “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答案】1.D 2.B
【解析】
1.影响植被类型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热量主要影响植物种属,如自低纬向高纬依次出现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等,水分主要影响植被群落景观,如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应该是不同坡向的水分差异影响的。祁连山为东南-西北走向,影响祁连山的夏季风为东南风,降水差异主要体现在祁连山的东端和西端的差异,而坡向的水分差异主要受蒸发与降水对比的影响,水分充足一侧生长森林,“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故选D。
2.该山地牧场牛羊成群的季节里应该是盛夏季节,因为山上海拔高,凉爽。龙井的茶农采茶是在春季;洛杉矶属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天气干燥,火险等级最高;瑞典的极光在有极夜的季节(冬季)容易多见;钱塘江枯水期是在降水少的冬春季节。故选B。
3. (2016北京文综 )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 (图) , 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 山之北白雪皑皑,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 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
【答案】季节:春季。原因: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 气温低, 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 山南为阳坡, 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009安徽文综)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 (坡度为10°) 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 (只保留各小题的正确选项) , 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 (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4 ~5 题。
![]()
4. 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 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再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5. 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直接区分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即可判断正确答案, 试题难度较小.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因此冬季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6. 小题难度较大, 其答案与材料的研究结论相关.a位于1月份的曲线上,如果坡度增大,则当地坡面的正午太阳高度将会增大,坡面上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也将增大,而地平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变;因此比值也将增大,即a点的数值将增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6海南地理)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 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 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 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 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7.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 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8.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 热带雨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7.该题考查学生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提示, 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即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坡向。由于地球公转, 北半球中、高纬度相同海拔地区阳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阴坡, 即南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北坡, 而日最低气温南、北坡差异较小。一天之内, 最高气温出现在地方时14时左右, 此时太阳位于偏西方向, 因此, 山地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最大。选D.
8. 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多阴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值较为稳定,气温日较差最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阴阳天”景观是指所见的天空中白云与蓝天各占天空的部分区域。2018年1月11日,广州市出现“阴阳天”景观(如下图),天空中白云为“阴,蓝天为“阳”。完成下面小题。
![]()
9.“阴阳天”现象出现时,冷、暖空气的位置可能是
①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②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③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④暖空气位于“阳天”一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阴阳天”现象结束后,广州市天气状况可能是
A.阴雨天气 B.冷锋过境
C.低压过境 D.气温降低
11.广州可能经历了一次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低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答案】9.A 10.D 11.B
【分析】
9.冷空气完全控制地区,空气湿度小,不易成云,天气晴朗,多晴朗的蓝天,所以冷空气位于阳天一侧。暖空气控制地区,空气湿度大,在冷暖空气交汇处容易成云,所以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故选A。
1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时为1月,冷空气强度较强,阴阳天现象出现时,正值冷空气过境时,为冷锋过境,当阴阳天结束后,冷空气完全过境,该地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该现象结束后,该地并非冷锋过境或低压过境。故选D。
11.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广州可能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过境时出现阴阳天现象,B正确,A错。低压过境多阴雨天气,反气旋过境多晴天,不会出现阴阳天现象,CD错。故选B。
传统日光温室多设计成“垂直墙体+坡面透明膜”结构。近年来,我国某地(36°48′N,118°42′E)出现了一种“阴阳棚”结构的棚体,即以传统日光温室的垂直墙体为共用墙,建造一个采光面相反的棚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
A. 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增温
B. 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
C. 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
D. 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
13.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
A. 保水能力减弱 B. 获取光照更多
C. 增加农产品种类 D. 土地利用率低
【答案】 12. C 13. C
【解析】
12.由图可知,甲棚为阳棚,光照条件较好,棚内气温较高,气流上升,从通道1进入乙棚,为乙棚增温;乙棚为阴棚,光照条件相对较差,气温较低,空气下沉,气流从通道2进入甲棚,为甲棚降温。所以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故选C。
13.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加大了对原先墙体北侧光照条件相对较差的土地的利用,土地利用率提高,由此可因地制宜发展对光照需求不同的农作物,增加了农产品种类,D错,C正确。相比于传统温室,“阴阳棚”温室的保水能力并没有减弱,A错误。获取光照主要是甲棚的作用,其多少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B错。故选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