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
上海浦东有所小学,全校22个学生,配了23个老师。
这不是段子,是真事。
就在前几天,浦东新区三桥小学火了。不是因为升学率,不是因为教学质量,而是因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数字:「5个班级,22个学生,23个老师」。
师生比1:1.05,这简直是“皇帝般的待遇”啊!
有网友调侃:“这是VIP中的VIP教学吧,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一对一辅导了。”
可我看完整个事件,心里却笑不出来。
「这哪是什么超豪华配置,这分明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浦东教育局的回应很简单:“实际地段里适龄入学的小朋友人数只有这么多。”翻译一下就是:没孩子了,真的没孩子了。
更扎心的是,这所创建于1916年的百年老校,对口的7个地段里,6个都已经动迁了。偌大的招生范围,只剩下一个金浦新村还有人住。
「一所百年老校,从人声鼎沸到门可罗雀,用了多久?」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短。
这不是个例。全国各地,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
辽宁某县城幼儿园,3个老师守着5个孩子; 河南某乡镇小学,6个年级加起来不到30人; 东北某市,5年关闭了近百所中小学。。。
「生育率断崖式下跌,教育资源却还在按照十年前的规模配置。」
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少,老师却一个都不能少。
更讽刺的是什么?
国家说要鼓励生育,各种补贴政策满天飞。可孩子还没生出来,「母婴用品先涨价了」。
奶粉涨价,说是原材料成本上升; 纸尿裤涨价,说是运输费用增加; 连个奶瓶都涨价,理由是“消费升级”。
「他们不是傻,他们太聪明了。」
市场萎缩,客户减少,那就从剩下的人身上多赚点。反正你要生孩子,这些东西总得买。涨价?爱买不买!
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 生孩子成本越来越高→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市场越来越小→商家只能涨价→生孩子成本更高。。。
「最可怕的是,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几乎无法逆转。」
上海三桥小学的今天,可能就是很多学校的明天。当一所学校的老师比学生还多,当教室里的桌椅大部分都空着,当操场上再也听不到孩子的笑声。。。
这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一个社会活力的丧失」。
有人说,少子化是发达社会的必然趋势。日本、韩国、新加坡,哪个不是这样?
可问题是,我们还没富,就已经开始“老”了。
「别人是富了不想生,我们是穷得不敢生。」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趋势还在加速。2023年新生儿人口902万,2024年上半年的数据更是惨不忍睹。照这个速度,再过几年,会不会出现老师比学生多一倍的学校?
答案是:「很可能。」
因为老师的编制不能轻易撤销,但孩子却可以一年比一年少。当招生地段的小区一个接一个动迁,当年轻人一批接一批逃离,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教室和无奈的老师们。
「这还只是开始。」
当这批仅有的孩子长大,当他们面对同样的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他们会选择生育吗?
我不敢想象那个答案。
或许,上海三桥小学的今天,正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
「情况不是在好转,而是在继续恶化。」
而我们,似乎除了眼睁睁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