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化合物,常被简称为“碳水”,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许多人将碳水视为体重增加的“元凶”,甚至刻意减少摄入。然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碳水并不能一概而论,科学区分并合理选择,不仅不会导致发胖,反而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和身体机能。
“好”碳水和“坏”碳水
碳水可分为“好”与“坏”两类。好碳水主要来源于加工程度低、营养保留完整的天然植物性食物,其特点是低升糖指数(GI)、高膳食纤维和高营养密度。这类食物消化吸收较慢,能够提供持久稳定的能量,避免血糖剧烈波动,从而降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好碳水包括全谷物(如糙米、燕麦、藜麦)、薯类(如红薯、山药)、杂豆类(如红豆、绿豆)以及低GI水果(如苹果、蓝莓)。虽然红豆、绿豆等杂豆类富含淀粉,但其蛋白质含量也达到20%左右,可以作为优质的主食补充。
相反,坏碳水则多为精加工食品或高糖食品,如白米饭、白面包、糕点、糖果、奶茶和汽水。这类食物营养价值低,升糖速度快,容易引起血糖骤升骤降,导致饥饿感增强和进食过量。长期摄入坏碳水,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如何科学摄入碳水化合物
优化饮食结构
应当多选择全谷物、薯类、杂豆等好碳水,减少精制谷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例如,将部分精白米替换为糙米、杂豆等,或者用红薯、玉米作为部分主食。儿童、老人及胃肠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避免全吃粗粮,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控制摄入总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碳水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5%。对于一般人群,推荐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需要减重的人群应根据能量比例适当减少,但不可过度削减,否则可能导致脱发、情绪波动等问题。
合理搭配饮食
好碳水还得搭配优质蛋白(如豆制品、鸡蛋、牛奶、鱼虾、瘦肉)和健康脂肪(如植物油、坚果),尤其是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进一步稳定血糖,增强饱腹感。选择对的主食和控制好分量很关键。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食物应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同时保证碳水的热量占总热量的50%—60%。
保持饮食多样化
多样化饮食是保证营养全面的基础。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应至少摄入3种谷薯杂豆类食物,搭配4种以上新鲜蔬菜和水果。深色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应占每日蔬菜摄入的一半;水果则以新鲜应季、低GI品种为佳,每日摄入200—350克为宜。
碳水化合物并非健康的敌人,而是身体不可或缺的能量基础。无需盲目减少或拒绝碳水,学会科学选择、合理搭配,通过优选“好碳水”、控制总量并注重整体膳食平衡,不仅可以享受美食,更能为身体健康提供稳定支持。
(中国食品报微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