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经济学家樊纲撰写的关于深圳特区45周年专稿(全文)

0
分享至


资料图。本文来源: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特区报》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而在这45年当中,“建特区”这个由中国最先创造的发展模式,已经几乎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的一个“必选项”。45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逻辑框架,进一步分析一下为什么经济特区能够在落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的“发展破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不仅是在中国,也可以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制和政策的“优势落差”,用新的体制有效配置稀缺资源,形成“资源聚集洼地”,形成发展的突破并带动全国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就是缺资本、缺技术、缺人才,那些发达国家富有的生产要素在我们这里是最为稀少的。但过去计划经济的想法,是要用政府集中配置资源的办法,把我们仅有的那一点稀少资源利用起来,形成发展的突破。应该说,这种方法在初期阶段也会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这种计划配置方式的问题,在于无法在所有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特别是没有各种经济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没有所有经济主体出于利己动机去捕捉各种机会,积极创新,灵活地配置资源,所以计划配置往往陷入僵化,宝贵的稀少资源既没有合理地集中配置,也没有高效利用,在当时的行政体制下被“撒了胡椒面”。

以市场体制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新的体制(最初还不能说已经实现了市场体制,但总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原计划体制的僵化)和新的发展政策(包括外贸政策、外汇政策、引资政策、投资政策、用工政策等),形成这一区域与全国其他区域的体制与政策的“落差”,用这种差异,形成“资源聚集洼地”,把全国各地的一些稀少资源“吸引”过来,使之得以集中地有效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当时资本、人才稀少的国家实现增长的突破,带动全国的增长,实现计划经济没有做到事实上也很难做到的事情。

这一分析可以解释以下的现实情况:像深圳这样较为成功的经济特区,地处经济开放的前沿,但在最初阶段,吸收最多的不是“外资”而是“内资”,引进最多的不是国外的人才而是内地的人才;转移最多的不是国外的技术,而是在内陆地区发明的但没有充分利用的技术。深圳经济特区当时起的作用,一个是把当时的很多企业给集中到深圳来了,另一个就是把全国的许多人才集中到深圳来了。中央并没有对经济特区给予什么财政上的特殊支持,而只是“给了政策”,正是这种用新体制和新政策的落差,把全国的一批优质稀少资源集中配置到了经济特区,使之有效地重新配置,导致经济特区很快实现了高速发展,也提高了全国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有人曾经批评说,中国的经济特区并没有利用多少外资,而是“抢了”其他(较落后)地区的优质资源。事实上,正是经济特区的出现,才结束了计划经济和当时行政体制下 “撒胡椒面”式的配置资源方式,资源被市场上的种种“落差”所吸引而得以重新配置。这正是经济特区打破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独特作用和特殊魅力。落后国家优质资源特别稀少,所以需要对仅有的一点资源集中有效地利用。经济特区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计划经济的、集中有效利用优质稀少资源以实现发展突破的新方式和新模式。

通过经济特区迅速扩大对外贸易以充分利用相对优势

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而不仅是增长),就一定要利用国际市场,突破自己低收入水平下的窄小市场的局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相对优势和相对充裕资源创造价值,换取自己没有的资源(如技术设备),才能实现发展。

经济特区在最初建立时的一个主要的现实目的,就是发展对外贸易,而且是发展“三来一补”之类的加工贸易,最大限度地利用作为发展中国家较为充裕的要素禀赋即劳动力,以实现发展的突破。

发展对外贸易,会涉及很多政策上的改变,比如相应的财税、外汇、金融、海关等方面的政策安排,都要做出改变。这些改变,很难在全国同时进行,需要有一些区域先行先试,而且是综合配套地进行试点。经济特区就是发挥这一功能的有效工具。经济特区都设在沿海地区,有利于较快地对接国际市场,实现外贸的突破。而深圳经济特区毗邻香港,贸易的往来在各种层次上一直延续着,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深圳的加工贸易和对外出口很快实现了飞速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其他经济特区,也就不难解释了。

对外贸易有利于更大规模地利用我们相对充裕的资源,这一点集中体现在经济特区成为全国各地“农民工”最早流动转移和聚集的地区。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的特区,利用的是全国的资源,并使全国的资源得以更充分和有效地利用。

加快引进稀缺要素,弥补禀赋不足

经济特区的另一个发展功能,就是在最方便的地方开始引进外资,以及外部的管理、技术人才要素,从而弥补那些增长要素的不足。

引进外资、外企,也涉及到许多政策的改变,需要相应配套的体制,这在发展初期还无法在全国全面实行。建立经济特区,就是要在一定区域内开始实施起来,创造经验,以向全国推广,也使得这一因素尽快在一些区域内开始发挥作用以实现发展的突破。沿海地区具有运输成本低的区位优势,原来有开放的历史和文化,最容易实现外资和外企的引进。在国际上也是这样,往往是一些边境地区,甚至是三国的边境地区,容易最先实现发展,就是因为在这些地区最容易实现“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不同的稀少要素能够组合起来实现较高的增长。

经济特区率先引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稀少要素,不仅是资本,还有技术、管理知识、市场渠道、企业制度等,也就率先改变了当地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能够(有可能)率先“提升”产业结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特区在后来都成为高新技术相对发达的地区。

经济特区率先改革,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经济新体制和发展新模式的借鉴

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所起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入了新的“市场取向”的利益主体,改变了利益格局,从而有利于体制改革率先展开,更多的人“愿意改”甚至是推动改革。而在有关体制改革“如何改”的问题上,开放的作用就在于加速引入信息增量,从而改变人们的知识与信息结构,使改革加速。外贸活动、与外国人做生意的过程,都是吸收信息与知识的过程;而引进外资、外企,则更是将各种信息与制度的载体引入了国内,都导致一国内制度知识与制度信息量的增大。

经济特区在率先开放的过程中,率先获得了较为完全的制度信息;这些较为完全的信息会体现在先行先试、率先取得进展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而这些率先实现的改革,会在全国起到示范的作用,较多的有关制度的信息就在这一示范过程中进一步“外溢”到全国,比如会在全国的改革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作用,也会在人们到经济特区考察学习的过程中扩散到各地。

而且,这种由率先开放所获得的信息增量通过经济特区的实践消化、吸收,转化为一国的“内部知识”,而不再是“外国”的知识。直接学习外国的做法,会有许多东西难以适应本国的特殊实际,而学习经济特区,则是在学习在本国已经行之有效的做法,与全国其他体制的整合也更加容易,改革的“不协调成本”就会小得多。人们这时已经不必“出国考察”,而是可以到经济特区学习。总之,通过经济特区的改革实践,由开放所获得的信息得以消化之后再传递出去,信息增量已经以一种更为容易被全国和其他地区所接受的方式存在,成为推进改革顺利展开、减少改革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率先进入发展新阶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新探索、解决新问题

经济特区最先发展了起来,为全国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同时也会最先经历发展的过程,最先面对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包括经济方面的问题,也包括社会、文化、政治方面的问题。比如,当一部分人率先在经济特区的发展过程中富裕起来之后,经济特区就率先面对收入差距的社会问题;当大量农民工涌入经济特区打工的时候,经济特区就最先遇到了城市化过程的种种矛盾,需要率先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等等;当经济特区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城市化的时候,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就率先成为突出问题,成为先富起来的中产阶层所关心的问题。经济特区率先面对这些问题,就为全国处理这些问题不断提供经验教训和示范。

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经济特区的“持久性”,或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不断有新问题出现,都需要一个国家内部有一些区域先行先试,率先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途径,以减少全国处理这些问题的改革成本。因此,我们要结合发展阶段的演进,来看经济特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新的意义——经济特区将不再仅仅具有率先发展经济的功能,也将具有率先在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和政治发展等各方面的功能。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深圳经济特区不断地被中央提出新的要求,赋予新的试点功能,这集中体现在2019年中央将深圳定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求它实施进一步的综合试点改革。

也正因如此,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时候研究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进一步地发展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远没过时,经济特区还是进行时!

入群可参加全年至少12场精彩闭门研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张升民简历

上观新闻
2025-10-23 18:17:07
女生因王者充值到“贵7”,贫困生资格被取消!穷人不配娱乐吗?

女生因王者充值到“贵7”,贫困生资格被取消!穷人不配娱乐吗?

易会科普
2025-11-14 13:08:22
地球是圆的,但这张非常著名的照片,根本证明不了!

地球是圆的,但这张非常著名的照片,根本证明不了!

宇宙的秘密
2025-11-17 00:38:33
异性之间,发现一个规律,男人长期对一个女人有感觉,无条件宠你,无非三种可能

异性之间,发现一个规律,男人长期对一个女人有感觉,无条件宠你,无非三种可能

LULU生活家
2025-11-15 17:52:52
佘智江:出身湖南黑道,创建KK园区,他表哥成大佬司机娶小燕子

佘智江:出身湖南黑道,创建KK园区,他表哥成大佬司机娶小燕子

阿胡
2025-11-13 10:17:34
汪士钦遭遇大规模网暴,被骂“娘娘腔”,对年轻球员何必如此?

汪士钦遭遇大规模网暴,被骂“娘娘腔”,对年轻球员何必如此?

国足风云
2025-11-18 22:24:08
宁波5月龄女婴手术离世后续!泪照看哭人,手术黑幕曝光引众怒

宁波5月龄女婴手术离世后续!泪照看哭人,手术黑幕曝光引众怒

鋭娱之乐
2025-11-18 14:45:57
3客1主!火箭队迎艰难赛程!7天对阵4劲旅,若表现不佳或迎4连败

3客1主!火箭队迎艰难赛程!7天对阵4劲旅,若表现不佳或迎4连败

熊哥爱篮球
2025-11-18 12:33:55
Shams:字母哥左侧腹股沟轻微拉伤,将缺席1至2周

Shams:字母哥左侧腹股沟轻微拉伤,将缺席1至2周

懂球帝
2025-11-19 07:48:13
反华势力出现?上海人无视警告赴日旅游,日漫在华首映,倒赚4亿

反华势力出现?上海人无视警告赴日旅游,日漫在华首映,倒赚4亿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1-18 21:51:22
日元突然“一边倒”,日本财相担忧

日元突然“一边倒”,日本财相担忧

参考消息
2025-11-18 14:05:06
这下没争议了!金球奖历年排名榜来了:你真确定梅西压住C罗?

这下没争议了!金球奖历年排名榜来了:你真确定梅西压住C罗?

体坛八点半的那些事儿
2025-11-18 15:22:05
大疆之后,深圳五个年轻人,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大疆之后,深圳五个年轻人,又杀出一个“全球第一”!

史纪文谭
2025-11-12 11:24:53
上世纪50年代,到底杀了多少地主恶霸?公布的数据,让人不敢相信

上世纪50年代,到底杀了多少地主恶霸?公布的数据,让人不敢相信

文史道
2025-11-15 06:45:03
新型“杀猪盘”来袭!72岁老太被骗30万美元后离婚,美掀“网恋+加密货币”骗局

新型“杀猪盘”来袭!72岁老太被骗30万美元后离婚,美掀“网恋+加密货币”骗局

红星新闻
2025-11-18 13:14:19
17岁嫁54岁将军,婚后32年怀孕16次,死后葬在八宝山!

17岁嫁54岁将军,婚后32年怀孕16次,死后葬在八宝山!

纪实文录
2025-05-14 15:12:57
一旦开打,要让解放军“找不着北”,继王世坚之后,于北辰也火了

一旦开打,要让解放军“找不着北”,继王世坚之后,于北辰也火了

沧海旅行家
2025-11-18 12:52:41
当看到63岁的岳红和张凯丽同框,才明白穿着得体的含金量有多高

当看到63岁的岳红和张凯丽同框,才明白穿着得体的含金量有多高

花心电影
2025-11-12 22:36:34
乌克兰一夜重击俄罗斯三大电网!清理红军村26平方公里

乌克兰一夜重击俄罗斯三大电网!清理红军村26平方公里

项鹏飞
2025-11-17 20:54:09
一场0:0揪出最大灾星,3场比赛两次坑苦国足,邵佳一还敢用他吗

一场0:0揪出最大灾星,3场比赛两次坑苦国足,邵佳一还敢用他吗

零度眼看球
2025-11-19 06:53:33
2025-11-19 08:19:00
新经济学家智库 incentive-icons
新经济学家智库
关注增量
3258文章数 28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头条要闻

女生借款13万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 抵押950万房产还债

头条要闻

女生借款13万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 抵押950万房产还债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亲子
艺术
本地
公开课

秋天穿衣暂时没灵感?赶紧看看这27套穿搭,舒适自然又大方

亲子要闻

规律跑步训练的孩子更少感冒

艺术要闻

Trisha Lambi:当代澳大利亚女画家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