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韩国国会通过一项表决,《初中等教育法》修订案以158票赞成、132票反对的微弱优势过关,确定了明年开学后的新规:小学、初中、高中生,课堂上原则上不能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
这个规矩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早在去年,韩国教育部的调查就发现一个扎心的真相:近60%的初中生每天刷手机超过4小时,30%的高中生承认“上课偷偷玩游戏、刷短视频”;80%的老师抱怨“讲着课,底下总有屏幕亮,提醒了也没用”。
国民力量党议员赵廷勋提法案时呼吁:“孩子们盯着手机的时间比看书还长,精神不集中、视力下降,这是在拯救他们的学习权。”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条文里留了三个口子:残疾或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可以使用智能设备当做辅助工具——比如视障学生的读屏软件;老师要是有教育需求,也被允许使用,比如用平板教编程、用手机查实时数据;遇到紧急情况,像联系家长、报平安,自然也允许用。
更关键的权力,给了学校。修订案写着,校长和老师为了“不打扰教学、保护学生学习”,有权限制学生在校内用手机,甚至不让带进校园。但具体管哪些设备(比如智能手表算不算)、怎么管(是统一保管还是放学后还),得靠各校自己定校规。现在韩国已有70%的初高中已经开始尝试约束手机,有的是“早上交、放学还”,有的是“课堂收、课间发”,等法案明年生效,这些校规的差异只会更大。
法案刚通过,争议就炸了锅。连国会内部都有人唱反调。共同民主党议员高旼廷坚决反对:“我承认手机影响孩子,但本该让他们学着自己调节——比如跟老师约定‘上课只查资料’,现在用法律一禁,反而断了他们学会自控的机会,这不是保护,是剥夺!”
革新党议员姜庆淑质疑:“有研究说长期使用手机损伤大脑,可立法真能解决问题吗?去年首尔有所中学试过节制使用,结果学生全转去玩智能手表,还能偷偷发消息,堵得住吗?”她觉得,与其靠法律硬禁,不如多配点心理老师,帮助孩子们正确戒断手机瘾。
更不满的是青少年群体。上月24日,十几个青少年团体挤在国会门口开记者会,庆南青少年联盟的学生代表举着“我的课堂我能管”的牌子,声音都带了哭腔:“之前有老师连我们用手机查英语单词都骂,现在有了法律,他们更能随便管了!而且从头到尾,没人问过我们学生的意见!”还有学生说,怕真遇到危险时,没手机联系不上家长。
专家也在担心“落地难”。国会立法调查处的金范柱表示“新规缺乏标准,有的老师觉得用手机查历史资料算教育目的,有的觉得不算,最后可能变成‘看老师心情’决定。”首尔大学教育系教授李敏哲表示:“法律只是个框架,要是学校不跟学生商量,硬邦邦地禁,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之前有学校收手机,学生就偷偷带两部,一部交上去,一部自己藏着。”
现在离明年第一学期开学还有半年,韩国的学校们已经开始犯愁。
首尔某初中的教务主任说,最近天天收到家长的电话,有的催着“赶紧定校规,越严越好”,有的则怕“孩子真遇到事没法联系”。而学生们也在私下讨论,有人说“大不了带老年机”,有人担心“连智能手表都不让带,体育课受伤了怎么办”。
可以理解的是,这场围绕手机收与不收的博弈,其实不只是“禁不禁”的问题。一边是想让课堂回归安静的老师和家长,一边是怕失去自主空间的学生;一边是想用法律解决问题的管理部门,一边是质疑“过度立法”的议员。大家诉求不一样,目的不一样,自然吵个没完。
等明年春天,第一批按新规上课的韩国学生走进教室,这些矛盾估计才会真正浮出水面——法律能禁止手机出现在课堂,却未必能真正解决“孩子为什么离不开手机”的根本问题。到时候我们不妨以韩国为样本,关注借鉴一下。
毕竟,孩子们玩手机的问题,不只有韩国的家长头疼......
(据韩国京乡新闻、韩国教育部2024年青少年手机使用调查报告等综合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