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人翻开那本薄薄的美国中学世界史课本,却发现整整二十页的篇幅里,只记载了六个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人为什么只选这六位,端出的中国历史,竟然只剩这么几盘菜?
美国毕竟是个年轻的国家,建国不到三百年。他们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整个世界观里永远有个“超级英雄”撑门面。
可中国上下五千年,英雄人物数都数不过来,他们偏偏就挑了这六个,难道美国教材都是随便选的?
![]()
而此时,教室里有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你们的书上,只写孔子、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和郑和?”外教笑了笑:“我们当然知道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只是这部分课本是给美国学生打底,让他们先认识几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至于更细的你们大学再深造。
![]()
孔子是第一个登场的。短句说他创立儒学,用“仁政”开了做人的基础。
长句则交代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乱世局面,各国诸侯为了争权互相残害,整个社会一片迷茫,孔子出现后,把“克己复礼”“仁者爱人”的理念卖给了当权者,从此为历朝历代提供了立国之道。教材写得通俗:孔子周游列国,最终抱憾而归,他的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人。
可一转头,教材又加了个设问:“有个流浪的书生,为什么会成为东方第一思想家?”这样一问,让学生不知不觉就盯着“仁政”与“礼制”想半天。
![]()
再往后,就是秦始皇。短句说他一统天下,长句铺陈战国七雄相互兼并、民不聊生的背景。
更难得的是,六国文字、货币、度量被废除,书文车同轨,让秦朝“天下咸宁”。教材还配了兵马俑的照片,上面那一排排栩栩如生的兵卒,仿佛在告诉学生:“看,这就是千古一帝的后勤保障队。
”但只是字里行间,并未回避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追求不死药的野心。换句话说,教材想告诉美国学生:不管怎样,这位枭雄完成了中国第一次大一统,足够让他们把他放进历史的“超级英雄”行列了。
![]()
至于汉武帝,教材更喜欢拿他和秦始皇对比。短句说他“铲除匈奴,开拓疆域”;长句讲他用了“推恩令”“盐铁专卖”“均输法”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稳固了大一统王朝的财政根基;更重要的是,他把“儒学”定为官方意识形态,打造出中国式的科举雏形。
教材里写得轻松:“汉武帝靠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仅让知识分子臣服,还让帝国文化空前繁荣。”然后又抛出疑问:“一个皇帝,能依靠思想完成国家重塑,这在当时世界上,还真不多见。
![]()
再翻一页,唐太宗李世民上场。短句说他“玄武门一役,夺嫡成功”;长句回顾隋末农民起义、王世充割据、李唐集团浴血奋战,最终方才迎来真定天子的登基。
教材对“贞观之治”大加渲染:仕宦清明、边防安定、赋税减轻、丝绸之路飞速发展,长安城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美国学生在地图上看得眼花:“唐朝人口过百万,外国商人云集,西域胡人带来异域香料。
”教材还加了一句话:“唐太宗把中国文明‘打包’输出,直接影响了朝鲜、日本、西亚乃至欧洲。”然后又发问:“为什么大唐能把文化软实力做到从巴基斯坦一直排到地中海?
![]()
接下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短句介绍她“废中宗自立,改国号大周”;长句铺陈她从才人到皇后、再到临朝称制的全过程。
教材写得毫不回避她任用酷吏、加重刑法,却也提到“在她治下,科举制度扩大,许多寒门子弟得以入仕;开元年间,国家财政丰盈,民生看得见希望”。西方社会同样重视妇女权利,教材这样注脚:“她是有史以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女皇之一,也是体现女性政治能力极限的代表。
”至此,美国学生能明白:武则天不单是一个历史奇迹,更是女性主义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
![]()
最后登场的,是航海家郑和。教材短句写他“七下西洋,所至之处通商纳贡”;长句则回溯明成祖迁都北京、招商对外的大背景,再交代当时郑和掌管九个省的庞大舰队——六百多艘大小船只,数万水兵、文吏、工匠随航。
教材还配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图,从苏禄到索马里,再到非洲东岸,处处都有中国旗帜。然后教材提出思考:“在没有GPS、没有深海测绘的时代,一个朝臣怎么能带着几万水手穿越这么大范围的海洋?
”通过这样的细节描述,美国学生才能体会那是何等壮举。
![]()
可问题来了:美国人选这六个人,真的就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吗?疑问自然浮现:每个人物都有功有过,历史课本只是写了辉煌的一面,而对阴暗与争议几乎只字不提。
比如孔子的很多论断并非十全十美,秦始皇的暴政、汉武帝的征边赋税、唐太宗的宦官问题、武则天的酷吏政治、郑和所花巨资……课本都轻描淡写带过。
中国学生上课时,也常常讨论同样的问题:西方史书标榜“客观公正”,可事实上他们的立场总是带着西方中心主义的着色。美国人拿孔子谈道德,把秦皇汉武当成政治整合的模板,却从不真正了解诸子百家的多元思想,从不提大一统政策背后牺牲的地方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教材也只是在讲西方眼中有价值的中国,只给了学生一副“精简版中国”。
不过,美国学生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通过几个经典人物,能串起一个大致脉络,然后用地图、模型、互动项目,很快就能记住。我们中国学生如果也能把历史人物与大故事结合得这么紧凑,或许在课堂上,大家会更加投入。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本二十页的课本,在每个人物结尾都会设置一个小练习。孔子那章问:“试举两例现代社会‘仁政’的体现。
”秦始皇那章让学生辩论:“统一文字和度量,对现代全球化有何借鉴意义?”汉武帝那章让学生分析中国对周边民族的态度与今天的国际关系;唐太宗那章要他们做个角色扮演,模拟与异域商人的贸易谈判;武则天那章则让同学们讨论男女平等在古代可能面临的阻力;郑和那章则是让学生设计一条连通东西方的新航线。
通过这些设置,美国学生在理解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在锻炼批判思维。
最后,这二十页虽短,却掷地有声。它们告诉我们:历史不是流水账,而是一场接一场的对话。
美国学生通过这六个人,先看到了中国五千年的缩影;而我们中国人,要用更多的角度,去补充、去延展,让那些被省略的声音都能再次回响在课堂上。信息来源:《美国中学世界史(原版)》。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