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于体制内外的养老金,究竟有啥不一样?
2025年,养老金并轨已经完成了,而对于体制内外的养老金差别,也成为了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了。
![]()
其实,这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养老生活,更反映了社会的公平与制度的完善。
那在2025年,对于体制内外的养老金,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
咱们都知道,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从2014年10月份之后开始缴费,2024年10月份之后结束十年过渡期。
从理论上来说,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体制外的企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计算方式基本已经统一了。
对于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不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基本上都是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的。
而在计算公式上,两者是相差不大的。
虽然在这方面相差不大,但在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中,两者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一点咱们还得需要从影响养老金水平的几项因素来分析的。
先来说大家比较熟悉的缴费基数吧,对于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大多都是按照个人的实际工资水平来缴纳的。
这就意味着,最终计算出来的平均缴费指数几乎都是在一,甚至是以上的。
但对于企业单位参保人员来说,可能缴费基数就有所降低了。
咱们都知道,有部分中小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为员工缴费时,可能会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或者是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数来缴纳费用。
那在不按本人的实际工资水平缴纳的结果就是,最终计算出来的平均缴费指数大多都是不到一的。
这里咱们简单举一个例子,相信大家就会一目了然的。
![]()
咱们假设某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8000元的话,如果员工的实际工资为1万元,那单位在为其缴费时,按照他的实际工资来缴费,那么,个人账户每年可累计的金额大概是能有9600元左右的。
但如果另一位员工,工资也为这个水平,但是单位在为其缴费时,却是按照较低的基数来缴纳,比如说咱们就是说按照最低的60%的档次来缴费吧,那么他一年可累积的个人账户余额大概就只有4600元左右了呀。
一年的差距就能有5000多元,那如果说有30年的差距,甚至是40年的差距呢?
最终这些差距都是会体现在养老金上的。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咱们也不能忽略,那就是年金的待遇了。
都知道企业单位人员其实也有企业年金的,只不过很少有单位为其建立,这就导致了企业单位人员在退休之后,大多只能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待遇,而没有企业年金的待遇。
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却不同,从2014年10月份开始缴费之后,同样开始缴纳的就有职业年金的待遇,并且还是强制性的。
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总共的缴纳金额都是会划入到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
那在这种情况下,这部分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之后,是可以额外增加一笔收入的。
那咱们以此来分析,仅这份年金的待遇,对于整体退休待遇的提升不言而喻了,同时也会进一步的拉大两者的待遇差距。
![]()
咱们再来看两者的工作稳定性,都知道体制内的人员工作是比较稳定的,很少会出现频繁换工作的情况。
但是对于体制外的企业,单位人员就不同了,流动性是比较大的,其实,换工作不仅影响的是每月的工资收入,同时影响的还有社保的连续缴费。
在新的工作没有找到之前,那么势必就会影响社保的按时缴纳,这样可累积的年限就不长了。
那么长此以往下来,总共的缴费年限,是不是就不如体制内的人员可累积的更长了呢?
所以咱们综合来看,对于体制内外的人员,虽然养老金计算公式上,理论上是统一了。
但是由于各项数据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也会导致最终的养老金是相差比较大的。
不管怎么说吧,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人员,都应该注重自身缴费的积累,只有多缴费和长缴费了,那么,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才能会更高的。
看了上面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问题疑惑,或者养老金计算方面的咨询,可以点击下方的专栏,就可以享受一对一的专栏咨询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