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有这么两句:
“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可叹啊!时运不济,命运坎坷。汉武帝得到冯唐的时候冯唐已经老了,李广骁勇善战却难以封侯。
李广(前186年~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一说到李广,大家都知道他有个称号叫“飞将军”。有人说这个称号是后世给他起的,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指的不就是李广嘛。其实“飞将军”这个称号并不是王昌龄起的,而是匈奴人起的。而且诗句中的“龙城飞将”,在历史学术界争议很大,有说指的是卫青,也有说指的是李广。至于到底指的是谁,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这里我就不多加说明了。
![]()
李将军像
李广一生经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就是这样一位三朝老将,曾令匈奴闻风丧胆的“飞将军”,却一生都未能封侯,最终还沦落到自杀的下场。
名将之后
根据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他的祖先是秦朝的名将李信,就是追杀燕国太子丹的那位。他的老家在槐里,后来搬到成纪了。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之术。
汉孝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入侵萧关,李广率子弟亲族出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首了很多敌兵,被任命为中郎(皇帝的侍从),他的堂弟李蔡也被任命为中郎,他俩又都任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侍汉文帝左右出行,常有冲锋陷阵与猛兽搏斗的事情,汉文帝说:“可惜,你没遇到好的时候啊!如果是在高祖的时候,封你个万户侯都不算什么!”
到了汉景帝的时候,李广被任命为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李广私自接受梁孝王刘武的将军印授,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
![]()
李广
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一母同胞的弟弟,在平叛中也立下了大功,但是兄弟俩的关系却十分微妙。有一次在酒席宴间,汉景帝当着母亲窦太后的面对刘武说:“我在千秋万岁之后,打算将皇位传给你。”刘武虽然表面上推辞,但内心还是十分向往的。而窦太后也希望汉景帝立刘武为皇位的继承人,亲兄弟嘛,而且在窦太后的心里她是更喜欢小儿子刘武的。其实汉景帝也只是当着窦太后和刘武的面说说而已,他自己那么多儿子,怎么可能把皇位让给刘武呢?刘武或许是对李广的大名早有耳闻,又或许是想要拉拢李广的缘故,便授予李广将军印绶,李广也欣然接受了。但李广没有意识这背后复杂的政治因素,当他接受梁孝王将军印绶的那一刻,就注定失去了在汉景帝时期封侯的机会。
后来李广调任上谷太守,匈奴时常来犯。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己仗恃有本领,屡次和敌人正面作战,恐怕会失去这员良将。”于是又调他任上郡太守,以后李广转任边境各郡太守。他曾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太守,都以奋力作战而出名。
后来汉武帝登基,早就听闻过这位前朝名将李广的大名,于是打算重用李广。只可惜李广数次与这些机会失之交臂。
![]()
汉武帝
骁勇善战
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命李广、王恢等为骁骑将军,率军三十万伏兵于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引诱匈奴的军臣单于,哪知被军臣单于给察觉让他逃走了。汉军在后面追击,王恢不敢深入按兵不动,后被下狱,王恢自杀,汉军无功而返。这就是历史上的马邑之谋。此次战役,匈奴识破了汉军的计谋,并且打破了汉自建国以来的和亲政策,也促使汉武帝此后四十余年主张对匈奴用兵的战略。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龙城之战,李广与卫青、公孙敖等分兵出击。李广被任命为卫尉将军,领军万余出兵雁门关(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结果寡不敌众,受伤被俘。李广成了匈奴的俘虏,自然是大失国威。匈奴人早就听说过李广的威名,想把他带回匈奴王庭。于是他们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的网兜上,李广躺在网兜上装死,走了好久,李广抓准机会腾起身来跃马而上,夺过匈奴兵的弓箭将其推下马,掉头往回跑。数百骑匈奴兵穷追不舍,李广转身射杀追兵,箭无虚发,匈奴骑兵死伤大半,无奈撤回。
之后李广出任右北平郡太守,严把城关抵御匈奴,匈奴称其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在担任右北平太守时,李广上表朝廷请求把霸陵尉调任过来。这个人曾经和李广有过节,李广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就把他调过来,然后杀了。李广因私怨杀死了曾经得罪过他的霸陵尉,可以说李广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后来李广随卫青出战,按照秦汉时期军功爵制的封赏标准来,卫青的部队都得到了封赏,唯独李广的部队没有达到封赏标准,李广再次错过封侯的机会。
![]()
卫青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出任郎中令率兵四千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率军一万与李广分兵而行出击匈奴。后李广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包围,军士大乱。李广之子李敢带领数十骑兵突围与李广合击匈奴左右翼。打了一天一夜,将士疲乏,弓箭也用尽了。后来张骞的军队赶来相救,匈奴撤退。此时李广的军队死伤大半,无奈往回撤。张骞因耽误行军日期,按大汉律法应当斩首,后张骞拿钱赎罪得以免死;李广虽杀敌有功,但损兵折将有过,功过相抵,无封赏。
迷路自刎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卫青被任命为大将军、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各率兵五万出击匈奴。卫青往北出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霍去病出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卫青率前将军李广、校尉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等随其后。本来将军名单中没有李广,汉武帝觉得李广年纪大了,也不适合这种远征作战。但李广一直恳求,汉武帝也就同意了,让他出任前将军跟随卫青。
卫青出漠北,令李广、赵食其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率军北上千余里,战敌一万九,匈奴单于往北遁逃。李广和赵食其途中迷路,未能与卫青的大军会师。
而另一面霍去病深入漠北,活捉匈奴屯头王、韩王等诸多首领大将,斩敌七万余人,缴获辎重粮草无数,封狼居胥山,登临瀚海而还。
当时公孙敖任中将军,随卫青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李广调开。李广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更改调令,卫青不答应,命令长史写文书发到李广的军营里,对他说:“赶快到右将军(赵食其)的队伍中去,照文书上写的办。”
李广看后心里很不愉快,也不向卫青告辞就去赵食其的队伍了。他们向东路出发,随军之中没有向导,走着走着就迷路了,结果落后于卫青的部队。卫青与单于交战,单于逃跑未能活捉,卫青只好收兵南行,结果遇到了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
卫青派人给李广送干粮和酒,顺便询问李广和赵食其迷路的原因,卫青要上书将军情报告给汉武帝,李广没回答。卫青又令人前去李广军营审问李广,李广说:“是我迷失道路,与校尉们无关。我现在就去大将军那告罪。”来到卫青的军营,李广说:“我从少时起就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共同出征匈奴,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路,我又偏偏迷路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不能再受朝中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了。”说完拔剑自刎,终年六十七岁。
李广的三个儿子就剩下李敢还在世。当李敢得知父亲的死讯,认为是被卫青给逼死的,于是盛怒之下对卫青动了手,卫青没有还手也没声张此事。后来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知道自己的舅舅被李敢打了,在一次出猎中把李敢射杀了。
![]()
霍去病
二十年后,李广的长孙李陵在浚稽山之战因寡不敌众被匈奴俘虏,李陵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时机。次年,汉武帝派公孙敖去匈奴接李陵回朝,结果没找着李陵。回朝后公孙敖没办法就给汉武帝撒了个谎,说:“李陵他不回来了,他正忙于为匈奴练兵,以对付汉军。”汉武帝闻之大怒,在不察之下诛灭李陵三族。司马迁为此事给李陵求情,结果遭到宫刑。后来李陵知道自己全家被杀,心灰意冷再也不回去了,帮着匈奴练兵和汉军交战。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难以封侯
李广是个很有性格的人,很骄傲,也特别好面子。骁勇善战、身先士卒自不必说,对待部下也是相当照顾。行军打仗,遇到水源让士兵们先解渴,最后自己再喝;吃饭的时候,先让将士们吃饱,自己再吃,所以李广的威望非常高。但同时他在管理士兵这方面能力不足、治军不严,兵士自由随性。
有一次李广去找一个叫王朔的星相家,他问:“自从大汉出兵匈奴开始,我每次都在其中,各部队校尉以下的人,才能不到中等,由于抗击匈奴有功而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并不在人后,却没有尺寸之功而得到封邑,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还是命该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自己想想,是不是曾经做过什么让你后悔的事?”李广想了想,回答说:“我曾经做陇西太守的时候,羌人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的方法在一天之内把他们全给杀了。到现在为止是我最后悔的一件事。”王朔说:“没有比杀降更大的罪过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古话说:“杀降不祥”,确实杀降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而且杀降的很多都没有好下场,比如白起,比如项羽。当然了,要说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能封侯显得有些牵强了。
李广骁勇善战、为人俭朴、体恤士兵,这都是他的优点。与此同时呢,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骄傲和清高,不能和年轻的将领像卫青、霍去病他们相处融洽,和朝廷很多官员也不能搞好关系;自负、记仇,杀了投降的羌人士兵,也杀了和他有过节的霸陵尉;不懂政治,在七国之乱的时候没能站对立场,接受了梁孝王的大将军印绶。
所以李广难封侯不仅仅只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可以说李广是一个武艺高强、本领出众的将才,但不可谓帅。让他到边疆去做太守,抵御匈奴打一打防御战还是可以的,但领兵出塞远征打游击那就不行了,要么无功而返,要么伤亡惨重。并且前面讲过,李广治军很随性,自由散漫不适合远征作战。漠北之战,好不容易等到立功的机会了,以六十几岁的高龄主动请缨,哪知道却迷路了,这真是时也命也。
李广历经三朝,到了汉武帝对匈奴战争的时候已经老了。当时汉武帝有卫青,龙城之战一战成名,封为关内侯。此役李广却被俘虏了;还有年轻有为的霍去病,在河西之战后被封为冠军侯。相比之下,年事已高的李广就黯淡了。即便李广是名将之后也不可能始终活在祖宗的荣耀之下;即便卫青、霍去病他们的出身不好,是奴仆婢女所生,但也并没能阻止他们杀敌斩将、建功立业。
这样一相比较,李广虽是名门,却没有成名战,也没有特别耀眼的军功,自然无法封侯。
再说李广的运气也确实不太好,加上他杀降、被俘、迷路、收授大将军印绶这些给他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朝堂之上有很多官员早就对他有所不满。所以最终李广觉得自己颜面尽失,羞愤不已,选择了逃避舆论和追责,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