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卷智驾,如今卷到了芯片圈。
近日,芯事情报局获悉小鹏即将入局RISC-V智驾芯片开发。RISC-V比现有霸主Arm架构更开放、高效,据悉未来5年将在汽车市场的份额占到31%,是冉冉升起的明星架构。
据多方信源,小鹏正谋划的RISC-V芯片为“座舱芯片”,而非智驾芯片。
这是主机厂首次尝试先进制程的RISC-V芯片,此前的二进制半导体、紫荆半导体均为MCU类产品,采用成熟制程制造(如40nm)。
![]()
车企自研、Tier1、Tier2智驾天梯大战
小鹏在智驾芯片一度领先,有自研图灵芯片,算力高达700Tops,但今年被同样自研的5nm蔚来神玑1000Tops芯片所超越。华为鸿蒙智行芯片全自研,200-400Tops,特斯拉自研HW4.0大概在720Tops,采用Arm架构的小米玄戒O2明年也将问世装车。
![]()
同时,Tier1集成商自研芯片陆续装车,地平线、Momenta均有500Tops芯片,下一代芯片在路上。博世、Mobileye也在尝试RISC-V。
Tier2守住基本盘,英伟达、高通依然是市场主流,尤其老黄的CUDA生态优势明显。
RISC-V性价比高,还能绕过巨头专利
RISC-V架构更开放、标准化、可定制,“开放”指标准可自由使用,无专利或授权限制,像Linux一样对新兴开发者有强大吸引力(虽然也可能绕不过物理设计层面的Arm和x86专利)。
![]()
在海外,2025年3月,英飞凌的车规级RISC-V架构MCU已在计划中;博世、高通、英飞凌、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及Nordic合资了Quintauris,目标也是RISC-V车规芯片。
在国内,奕斯伟计算、国芯科技、芯科集成、先楫半导体等多家企业推出MCU产品。
主机厂方面,长城、东风、零跑都推出了基于RISC-V的MCU或SOC。
魏建军表示:“一片原价 28 元的芯片,卖到了 2800 块”,这种荒诞现象刺痛着汽车行业,也让长城汽车坚定了自主造 “芯” 的决心。
不务正业,还是破局希望
主机厂自研智驾芯片耗费巨资,就像自研动力电池一样,时常被认为“不务正业”、“痴人说梦”,但RISC-V这样的开放、无专利墙的架构出现后,让主机厂和Tier1、Tier2共同看到了降本、破局的希望。新势力也多了一个对资本可讲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