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 早年精准预测局势,有人问他奥秘何在,他轻松回答——「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它帮助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
是的,这本奇书就是与《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的《资治通鉴》。
它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而是专为宋朝皇帝打造的“治国教科书”。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6个王朝的兴衰交替。
如果说《史记》让我们得以一窥历史人物的风云事迹,那么《资治通鉴》就是帮助我们洞悉人性,看透人心的“处世宝典”。
给大家举个小例子。
《田忌赛马》,大家中学都学过,田忌采纳孙膑的妙计,三局两胜,赢了齐王。
这段历史,在《史记》中,和书上记载的差不多。
然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却告诉你:田忌赢了赛马,出了风头,却遭到“小人记恨”。
贵为齐国相国的邹忌,却因为嫉妒田忌之才,派人假冒田忌占卜测大业。
在古代,朝廷重臣,私自占卜是大忌讳,于是,田忌被诬陷起了谋反之心。
齐威王便质问田忌是何居心去占卜,田忌难以自证清白,一气之下,竟举兵攻入都城要捉邹忌复仇,结果战败而逃......
这个英雄失意的结局,忽然让这个故事,有了不一样的教育意义。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
《通鉴》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开始,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共记载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是我国编年史书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巨著。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只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资治通鉴》原著的文言文实在太晦涩难懂,让大家望而生畏。
所以这一次,小编比较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白话版本,精选了这套全本无删减、翻译经典的《白话资治通鉴》12册,分享给大家。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籍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最初编写了从战国到秦的八卷编年史,进呈给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四月,英宗让他继续写下去,并为他在秘阁设置了书局,协助修书。
这是他撰写《通鉴》的开始,当时尚无书名。两年后神宗即位(公元1068年),神宗为此书作了序文。
后来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上疏请求外任,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住洛阳,专心著书。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即司马光六十六岁时,全书写成。
全书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通鉴》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9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中国人向来有以史为鉴的历史传统,这也是司马光编《通鉴》的目的。正如其在《进〈资治通鉴〉表》中所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神宗认为这部书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之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成书以后影响巨大,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此书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清代的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曾说:(《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清代学者王鸣盛更赞叹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曾国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我想,每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可能内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理想,就是这一生要通读一遍《资治通鉴》。
从处世的性情上来说,当千万人的生死,被你一页页翻过,你会变得更豁达。
从做事的决策力来说,当你看到绵延千年的兴衰成败、新旧交替,再回头审视自己走过的路,你会更有远见和魄力。
从做人的格局来说,当你冷观1362年的历史棋局,翻阅16个王朝的兴衰起落,你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功、名、利、禄。
活动期间价格特惠,喜欢的朋友可以入手。
《白话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 全十二册
活动期间价格特惠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