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昨天刷到一张效果图,是一座造型非常夸张的寺庙。据说建成后将是 “全世界最高的寺庙”,居然还是在上海,名叫太平报恩寺。
更夸张的是:这座设计高度173米高的寺庙,竟然还烂尾 了。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太平报恩寺这件事!
02
历史溯源
太平报恩寺
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原名太平教寺,属禅宗临济宗,是上海杨浦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太平报恩寺鼎盛时期占地40余亩,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三进殿宇及附属设施,寺内广植银杏。
民国时期,寺庙逐渐衰败,1958年废置后仅存200平方米大殿遗址。
2006年成立修复委员会,2009年5月举行重建奠基仪式,被确立为静安寺下院。
经过了多年的建设,但太平报恩寺仍然尚未完工。如今疑似烂尾,也引发了周边居民对其建设的争议。
03
项目简介
2009年,历经多次兴废的太平报恩寺作为静安寺下院,正式启动重建工程。地址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兰州路373号,周边主要是居民区。(如下图)
从方案来看,这座新建的太平报恩寺非常的雄伟,高达173米,地上就有31层,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如下图)
而且这座寺庙的造型也非常特别,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采用“塔寺合一”。
顶部是五座金塔,其中主塔高48米(13层),四座小塔各24米(11层)
中部塔身,是中国传统的楼阁式的四方塔。
基座是大雄宝殿等功能,形式与中国传统的高台式宫殿相似。
所以,新建的太平报恩寺其实是一个土洋结合的建筑,融合了印度佛塔艺术与汉地传统建筑风格。(如上图)
而像这样塔寺合一的形式,在国内并不多见,而更多的是“塔寺分离”。(如下图为上海静安区)
但源自印度的金刚宝座式塔的形式,在寺庙中出现倒是并不罕见,上海的静安寺就真实存在。(如上图)
而太平报恩寺作为静安寺的下院,采用塔寺合一的金刚宝座式舍利塔的建筑形式,我想其中应该是有些关联的。
网络上就有将静安寺佛塔和 太平报恩寺舍利塔比较的分析图。(如下图)
我个人认为,从形式上来说 静安寺佛塔还是塔的概念,而 太平报恩寺舍利塔则是“楼”的概念,所以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因为建筑高度实在太高,从结构安全和经济性考虑,整个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被过往的市民误以为是什么办公楼。
04
烂尾中?
从2009年筹备和规划开始,太平报恩寺终于在2016年开工。但到了2018年,太平报恩寺的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后,便再无新的进展。
原计划外立面采用紫铜浇铸与金箔贴面的工艺,用300万张金箔覆盖在寺庙外面,以彰显其奢华和大气。 这一奢华的设计远远超过了静安寺宝塔使用的50万张金箔。
但因为缺钱,这一想法却迟迟难 以实现。
另外 随着工程的推进,资金短缺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因为除了外立面装修,寺里的内装修也都需要钱。
拿静安寺类比来说,寺内的 释迦牟尼佛像就用了 2吨纯金,更不要说还有其他“金身”,不知道还需要花多少钱。(下图仅为示意,真身难得一见)
尽管建设方曾多方筹措资金,但始终未能解决缺钱的问题,导致工程进度缓慢,甚至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寺庙周边大多是居民区,烂尾的建筑不仅破坏了周边的景观和风貌,还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所以网络上的讨论也不少。
更重要的是太平报恩寺 位于杨浦江畔,距离黄浦江只有600米。这样烂尾着的状态,也有损城市形象。
据说2023年杨浦区文旅局还将该项目纳入滨江文化带建设,计划结合寺庙历史资源开展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主题活动。
作为静安寺下院的太平报恩寺,就不知道出资方是谁?还能不能解决资金的问题?
05
结束语
太平报恩寺目前的困境,本质是传统宗教符号与现代地标野心之间的失衡。其以“世界之最”为目标的奢华设计,脱离了宗教场所的本质,最终因资金链断裂和管理缺位沦为“烂尾楼”。
尽管太平报恩寺项目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希望太平报恩寺能够早日复工并完成建设,成为上海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作为上海静安寺的下院,不知道太平报恩寺什么时候能与静安寺东西遥相辉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