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要睡着,腿突然抽了一下,人就醒了”“夜里翻身时,手突然抖得厉害,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不少帕金森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睡眠经历,大多会默认是 “偶尔的正常生理反应”,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对帕金森患者而言,睡觉时频繁出现的肢体抖动、抽动,很可能不是 “小事”,而是身体发出的健康报警信号,若忽视可能延误病情管理,甚至影响生活质量。
先明确:普通人的 “睡眠抖”,和帕金森患者的 “睡眠抖” 不一样
首先要区分一个关键认知:健康人偶尔在入睡时出现的 “肌抽跃”(比如腿突然蹬一下、手轻颤一下),通常是大脑神经放松过程中的短暂异常放电,多与疲劳、压力大、睡眠姿势不当有关,一般每月不超过 1-2 次,不会影响睡眠质量,也无需特殊处理。
但帕金森患者的睡眠抖动,往往和疾病本身、治疗方案或并发症密切相关,具有 “频率高、伴随症状明显、影响睡眠” 三个特点:可能每晚发作多次,甚至每小时都出现;抖动时可能伴随肢体僵硬、翻身困难,或从梦中惊醒后难以再次入睡;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白天嗜睡、精神萎靡,反过来加重帕金森的运动症状(如步态不稳、手抖加剧)。
帕金森患者睡眠抖动的 3 个常见 “报警原因”,别忽视1. 疾病本身的 “症状波动”:夜间药效减退引发的 “异动”
帕金森患者需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等药物控制症状,而药物效果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医学上称为 “剂末效应”)。若服药时间与睡眠时间间隔较长,比如睡前距离上次服药超过 6-8 小时,体内药物浓度下降,就可能导致夜间帕金森症状 “反弹”—— 除了常见的肢体震颤,还可能出现肢体不自主抽动、僵硬加重,甚至翻身时 “卡住” 无法动弹。
这种抖动多发生在凌晨 2-4 点(药效最弱的时段),患者常因肢体不适惊醒,且醒来后会明显感觉肢体控制能力下降,比如想抬手摸脸却抬不起来,或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2. 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能诱发 “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
有些帕金森患者在调整用药方案后(比如增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剂量),可能会出现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副作用 —— 睡眠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表现为睡眠中每隔 20-40 秒,下肢就会不自主地屈曲、抽动,有时会连带臀部、腰部一起动,每次持续 2-10 秒,严重时会让患者反复惊醒,自己却没意识到是药物引起的。
这种情况容易被误判为 “疾病加重”,但其实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后,多数患者的抖动症状会明显缓解。
3. 睡眠障碍引发的 “恶性循环”:缺氧、呼吸暂停会加重抖动
帕金森患者本身就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约 70% 的患者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睡觉时打鼾、呼吸暂停)、不宁腿综合征(睡前腿痒、酸胀,必须动才能缓解)等问题。而这些睡眠问题,又会反过来诱发或加重肢体抖动。
比如睡眠呼吸暂停时,身体会因缺氧导致大脑神经兴奋,进而引发肢体抽动;不宁腿综合征患者在夜间症状会更明显,为了缓解腿部不适,患者会不自觉地蹬腿、翻身,看似是 “抖动”,实则是疾病的典型表现。若不及时干预,会形成 “睡眠差→抖动频繁→更睡不着” 的恶性循环,长期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问题,药物仍然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的关键。王世龙中医师通过近二十年来对帕金森及相关疾病的深入治疗与临床实践总结,提出了“五龙震颤汤剂”这一纯中药治疗方案。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强调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帕金森病虽以肢体震颤、运动迟缓等为主要表现,但在中医看来,其发病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风痰瘀阻等诸多因素相关。“五龙震颤汤剂”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理论而创制。方中诸药配伍精妙,多管齐下。以滋补肝肾之品为根基,滋养先天之本,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改善肝肾阴虚之象,从根源上缓解因肝肾亏虚引发的肢体震颤;运用活血化瘀之药,疏通经络气血,使气血运行通畅无阻,改善肢体因气血瘀滞导致的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同时,巧妙加入祛风化痰之剂,针对风痰瘀阻这一病理因素,消除内风与痰浊,进一步稳定病情。
接诊医师:王世龙
北京出诊时间:每周二 周四 周六(每个月会去深圳,广州坐诊)
预约电话:15712958063
预约微信:bjzyt10
扫二维码疾病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