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名去巴厘岛游玩的男子,搂着两名原住民美女拍照。两位美女笑得非常自然,居然一点都没觉得尴尬。这张照片背后,其实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东南亚殖民地的社会现状和文化碰撞。
这张照片中的男子是卓别林,当时的他已经是是赫赫有名的大明星了,闲暇之余他经常去巴厘岛度假。
那时候能去巴厘岛旅游的,基本都是西方殖民者或者有钱的商人,因为普通当地人根本负担不起这种消费。
照片里的两个巴厘岛女孩,一个叫妮娅,一个叫普特里,都是当地村庄的普通姑娘。
她们之所以愿意和陌生男子拍照,而且还笑得那么自然,有几个原因,首先,巴厘岛人本身就很热情好客,对外来人没什么戒心。
其次,当时拍照还是个新鲜事,很多人觉得能拍照是件很有趣的事,最重要的是,卓别林很可能付了钱给她们,或者答应给她们一些好处。
1930年代的巴厘岛,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西方人刚刚发现这个“天堂之岛”,开始有零星的游客到来。
但那个时候的旅游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没有度假村,没有导游,更没有旅游团,西方游客要么住在殖民官员的家里,要么就借住在当地村庄里。
卓别林就是这样认识妮娅和普特里的,他住在她们村庄附近的一个小屋里,经常请村里人帮忙干些杂活,也会送些小礼物给村民。
时间长了,大家就熟悉了,所以当卓别林提出想拍照时,两个女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不过,这张照片也反映了当时的不平等关系,外来者在印尼享有特权,当地人往往要讨好他们。
虽然照片上大家看起来都很开心,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对等,卓别林可以随意搂着当地女孩拍照,但如果换个位置,当地男子想和英国女性这样拍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种殖民时期的照片现在看起来可能有些刺眼,但在当时却很常见,很多西方游客都喜欢和“异域风情”的当地人拍照,然后带回去给朋友看,当作旅行纪念,他们很少考虑当地人的感受,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
巴厘岛在那个时期其实已经开始了旅游业的萌芽,1920年代,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发现了巴厘岛独特的文化,开始来这里居住和创作。
他们写书、画画、拍照片,把巴厘岛宣传成一个“世外桃源”,这吸引了不少有钱有闲的西方人来旅游,卓别林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早期的旅游业对当地文化造成了很大冲击,西方人带来的新观念和生活方式,慢慢改变了巴厘岛人的传统。
一些年轻人开始模仿西方人的穿着打扮,传统习俗也逐渐消失,照片中两个女孩穿的衣服,就已经不是完全传统的巴厘服饰,而是融合了两方元素的混合款式。
这张照片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两个女孩的笑容非常自然,在早期的老照片里,很少有人笑得这么开心。
因为那时候拍照曝光时间很长,需要保持一个姿势不动,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表情严肃,但这张照片里的女孩笑得这么自然,说明她们当时确实很放松,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被拍照,或者刚刚被逗笑了。
卓别林后来把这张照片带回了英国,一直珍藏在自己的相册里,他可能至死都不觉得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只觉得是次愉快的旅行回忆。
但今天我们再看这张照片,就能看到更多东西,殖民时期的不平等关系、文化碰撞、以及旅游业发展初期的种种现象。
现在的巴厘岛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有数百万游客来到这里,享受着阳光海滩和独特文化。
当地人也从旅游业中获益良多,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过度旅游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破坏、文化商业化等。
回过头来看这张1932年的照片,我们既不要过度批判,也不要一味美化,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它,理解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背景。
如今去巴厘岛旅游,依然可以看到很多西方游客和当地人合影,但现在的合影更加平等自愿,通常是游客礼貌地请求拍照,甚至还会支付一些小费。
这张老照片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窥见将近一百年前的世界,它提醒我们,旅游不仅是玩乐,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如何在旅游中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如何建立平等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毕竟,真正的旅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去过哪里,而是为了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