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的学术实力强不强,不只是看校园里的高楼和实验室的设备,更要看它在国际国内权威榜单上的表现——这些排名就像给高校的学术水平“打分”,能直观反映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真功夫。
尤其是像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这样的权威榜单,凭借校友获奖、高被引科学家、顶刊论文等实打实的指标说话,含金量高,一直是大家判断高校学术实力的重要参考,能在这类榜单上站稳脚跟甚至不断前进的学校,往往都是在学术道路上稳扎稳打的“实力派”。而南华大学在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里的表现,就相当亮眼。
根据软科近日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榜单,南华大学全球位次冲到了第756位,在内地高校中排第163位,对比去年,全球排名一下子涨了105名,国内排名也上升了8名。这份成绩可不是偶然,翻看下近五年的排名数据更能看出门道——2021年时,南华大学还在全球1000名之外,国内排名222名以后;2023年首次闯进全球千强,之后就跟开了“加速度”似的,2024年、2025年连年攀升。
这种持续上升的势头,其实藏着南华大学的“硬实力”:从2019年起,该校引进培养了30多位国家级人才、160多位省部级人才,还有16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不仅能拿到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还能在PNAS、NatureCommunications等顶刊发表论文,包括临床医学、化学等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正是这些在人才和科研上的“实打实”投入,才让排名一年比一年好。
而提到南华大学科研创新,其突出成果确实不在少数。
例如前不久该校电气工程学院柔能广电项目团队成员研发了一款能随光充电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手机壳。这款“黑科技”手机壳的使用方式特别简单,只要放在太阳底下,就能自动给手机充电。
而除了能作为手机壳,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能贴合背包、汽车、建筑物外立面等多种曲面。且只要有光照,设备就能即时发电补充电力,无需额外电源,应用场景十分广泛。目前,该校柔能光电项目技术已形成小面积电池器件和大面积柔性电池组件两大产品,并已在3家企业成功落地,意向订单达1000万元,该项目团队也收获了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另外,2024年年底,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韦悦周教授团队在高效分离提取医用同位素方面取得突破,成功从我国蕴藏丰富的稀土矿物“独居石”中,分离得到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高纯医用同位素铅-212及铋-212,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α核素靶向治疗。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社、中国科学报等权威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聚焦报道。
要知道阿尔法核素治疗应用的全产业链包括“上游”—α核素的生产供应、“中游”—靶向核药研发与制备及“下游”—核药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其中,α核素的生产供应可谓是全产业链的“龙头”,也是制约后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韦悦周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全球铅-212和铋-212供应不足的瓶颈问题。
而且,除铅-212及铋-212外,韦悦周教授和他的团队在今年5月份又突破高放废液提取锶-90、锶-90及钇-90分离纯化和钇-90核药微球制备等关键技术。这是该团队继创新性攻克天然钍中短寿命α核素分离技术难题,成功实现高纯医用同位素铅-212及铋-212的高效提取后,在医用核素提取技术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另外2024年南华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108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89项,立项总经费6635万元;实现技术合同登记总额3.87亿元,位列省属高校第二;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1项,累计经费总额882.34万元。科研项目与奖项的“含金量”十足,体现出南华大学在国家级科研领域的竞争力稳步提升。
那么,对于学子而言,这样一所持续向上、科研与育人并重的高校,不仅能提供接触前沿领域的平台,更能在学术氛围与实践机会中助力成长。未来,随着南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坚上的持续发力,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必将进一步扩大,也必将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