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岁的大忙人老张(化名),经常工作忙得吃饭和睡觉没个准点。他近来觉得胃不太舒坦,医生给他说要做一个胃肠镜检查。他听说胃肠镜能够发现问题,还能查到早期病变,如果能及早发现大问题就好了,但是他又害怕用管子插进去很难受也会很痛,所以一拖再拖。经过朋友介绍,做胃肠镜有无痛的,可以“睡一觉”就完成,他就想着去试试看。检查开始二三十分钟后就听护士轻轻拍他的肩膀,“好了,都做完了,没事。”那时他还模模糊糊睡着:“啊!这么快就结束了吗?一点感觉都没有啊!”
一、无痛胃肠镜:让检查不再“谈镜色变”
1. 无痛胃肠镜,就是 “睡一觉” 的事儿
传统胃肠镜检查时,不少人会经历喉咙不适、恶心呕吐,肚子胀得难受,甚至疼得直皱眉,所以很多人宁愿拖着也不愿做。无痛胃肠镜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通过静脉注射短效麻醉药物,您很快会进入舒适的浅睡眠状态,全程“无意识、无痛苦、无记忆”。医生安安稳稳做完检查,您差不多 5-10 分钟就醒了,无痛胃肠镜就是在“睡梦中”完成检查。您既不用遭罪,医生也能更专心地操作,一举两得。
2. 无痛的好处实实在在看得见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无痛胃肠镜在美国普及率已超过98%。瑞金医院自多年前引入该项技术以来,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流程。医生们对“无痛”技术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摸得越来越透,能让大家既舒服又安全地做完检查,将患者的获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1)无痛舒适,告别恐惧
传统胃肠镜检查常伴随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无痛胃肠镜的核心在于“舒适化医疗”。就像“睡了一觉”般轻松,醒了也没啥不舒服,再也不用硬扛着做检查了。
(2)安全可控,专业守护
麻醉药作用比较快,代谢也较快,检查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麻醉科医生一直守着您,在您身边监护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第一时间处理出现的任何异常与波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对于年纪偏大的、容易紧张的、本身有基础疾病的朋友,只要医生仔细评估过,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也是可以选择无痛的。
(3)精准观察,早诊早治
您在“睡着”的状态下,胃肠蠕动减少,医生操作就能更从容,观察得更清楚,连很小的息肉、早期的肿瘤都更容易被发现。不少早期胃癌、肠癌就是这样被揪出来的,及时治疗,效果特别好。
(4)高效便捷,节省时间
检查过程仅需20-30分钟,如果需要做息肉切除等复杂操作,无痛状态下您不难受、不挣扎,医生做得更顺畅,反而能缩短整体时间。
3. 百姓最关心Q & A
Q:打麻药不会变笨?A: 用的是短效麻醉药,代谢很快、不会蓄积,不会影响智力和记忆力。尽管现代药物安全性很高,但对于像新生儿、三岁以下的幼儿,或者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还是不建议在短时间之内多次麻醉。
Q:做完后会有乏力和头晕的情况,能否独自回家或者上班?A: 大多数人做完检查过后5-10分钟就会苏醒,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建议检查当天不可以开车、骑车、高空作业或签署重要文件,需要有成年家属陪同回家。
Q:酒量好的人真的会比较耐麻吗?A:是的,因为肝脏代谢酒的酶,同时也是麻醉药的主要代谢酶。酒量非常好的人,从药理学上来讲,麻醉药的耐受会比一般的人大一些。
Q:我怕疼,能不能多打一点麻药?A:最适合的最安全。只要能控制手术应激、创伤及疼痛反射、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命体征的安全就够了。麻醉医生会在确保患者重要脏器血供充足的前提下,麻醉到适宜的程度,多了反而不好。
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先看看自己合不合适
无痛胃肠镜虽然舒服又安全,但并不是“谁想做就能做”。能不能做、该不该做,得需医生经专业评估后决定哪些人能做,哪些人要谨慎。
(一)哪些人适合做?
1. 怕疼、容易紧张的人
一想到普通胃肠镜会恶心想吐、紧张到发抖的人,选无痛准没错 ——“睡一觉”就完事了。
2. 需要精细操作的人
有些内镜检查或治疗如息肉切除、胆管取石、超声内镜、早期肿瘤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或小肠镜等时间长、要求高的操作。
3. 身体状况允许的人
平时能爬楼梯、走路稳,医生评估后认为健康状况良好;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稳定的;
本身有基础疾病(比如冠心病、老慢支这类),不过医生仔细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精确麻醉方案,同时在麻醉医师的严密监护下进行,就问题不大。
(二)哪些人不适合做?
1. 自己不愿意、不配合的人
心里拒绝或抵触打麻药,或者检查时无法配合医生的,就别勉强了。
2. 病情没控制好的人
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哮喘发作期、感冒咳嗽痰多、肺炎发烧、严重贫血、肝肾功能衰竭、大量吐血/便血导致休克等,建议先有效控制病情后在来行麻醉胃肠镜检查。
3. 身体有特殊情况的人
对麻醉药物过敏的,需要检查前先行过敏原测试。
最近3个月内发生过心梗、脑梗,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或者肿瘤晚期、高龄衰弱等。
4. 其他“隐形风险”
无陪同的老人或行动不便者;
食管、贲门、幽门和肠梗阻、呕吐或呕血者,胃里易存在潴留液,需先做胃肠减压等预处理再行无痛内镜。
一句话:能不能做,麻醉医生和内镜医生会一起为您把关,听他们的最靠谱。
三、 瑞金医院的“智能小帮手”:让检查前的评估更省心、更安心
咱们老百姓看病一怕麻烦,二怕不安全。而到瑞金医院,仅需要经过麻醉科的“智能小帮手”,即麻醉智能评估系统,就可以给予每位患者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提供最安全的医疗品质。
1. 它是啥?大数据帮您“量体裁衣”
它是利用了大数据及智能算法来量化评估的一个“评估工具”,就如同有一个专业的“小参谋”,通过标准化问卷、动态风险评估等方式给您“量身定做”检查方案,而且您还可以根据“智能小帮手”为您推荐的麻醉方式以及注意事项来做准备,整个过程会更省心、更安心。
2. 它怎么帮到您?就三步
第一步:填问卷,无需反复“交作业”——轻松省事
过去检查前填很多张纸,现在用平板电脑填一份标准化的电子问卷就行了。通过这个智能评估系统可以记录您的身高体重、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有没有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史,有助于医生制订安全麻醉方案。
第二步:数据“自动整合”,无需查阅既往病史与一次次解释——更轻松
您以前的化验单、检查报告等信息会以电子的形式全部搬到智能评估系统里,所有的资料由系统汇集整理,这样既让医生对您的健康状况一目了然也不需要您再次梳理,避免错记、漏记现象的发生。
第三步:风险“算出来”,做好应急预案——安心
在完成调查问卷并上交数据以后,麻醉风险等级将被“算”出来。
绿灯(低风险):直接预约,常规准备即可;
黄灯(中风险):提前准备特殊工具或药物;
红灯(高风险):先治疗基础病,等情况稳定了再择期检查。
传统评估得凭经验判断,现在这个‘小帮手’快速给出“参考答案”,既快又准,患者也更踏实了。
3. “隐藏技能”——看脸预判风险
更牛的是它可以“看脸”。根据医生临床上的经验,如果患者下颌较短或者脖子比较粗,在检查中一旦需要辅助通气,就容易出现困难气道的风险。这个系统会通过您的几张面部照片,利用从大量数据中“总结规律”的智能技术(类似“大模型”原理),再结合多学科融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患者的各项数据,从而更精准地预判是否存在困难气道风险。如果预测风险高,麻醉医生就可提前备好喉罩等物品,或者制定更周全的预案,在麻醉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出现意外情况而仓促,病人会安全得多。
瑞金医院推出的无痛胃肠镜以及麻醉智能评估系统是“舒适化医疗”的又一次尝试,让每一次检查都成为一次安全舒适的体验,靠技术为您的健康“兜底”。未来,无痛医疗将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周到。
四、医生心里话
最后想说句实在话:无痛胃肠镜固然很好,但能不能做?该怎么做?还是要听麻醉医生、内镜医生的意见,我们会结合您自身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判断,给予您最适合的方案。毕竟,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舒服”,更重要的是”安全“!
作者:黄志华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