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阳旖卓、闵斯园、肖潇、徐莉、江晓晗)硝烟虽散、精神永存,追随伟人足迹、回顾光辉岁月。近日,湘潭大学红韵青风实践团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开展了参观学习、深度访谈与遗址探寻于一体的红色实践活动。
在讲解员陶磊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参观学习。“场馆以‘光辉起点’为核心主题,通过‘一场危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支军队、一部史诗’布局,全面展示1927年的秋收起义。”实践团沉浸于纪念馆里的“红色课堂”,并对场馆内存的文物、故事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深刻感悟与理解秋收起义革命精神。
![]()
图为实践团成员跟随讲解员了解秋收起义历史
为探寻文家市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路径,实践团专访了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兼党建办主任甘武。他介绍,目前纪念馆在文物保护利用上践行 “三个坚持”“三个不断”;传播工作正推进“三个打造”。谈及未来规划,甘武提到,为迎接2027年秋收起义100周年,纪念馆将融入多维立体展示及交互体验项目,以此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随后,实践团成员与其进行交谈,并回应将于本次实践活动中推出秋收起义版“红色青春情景剧”,为纪念馆的红色文化传播提供“青春视角”,让红色故事以更“新潮”的形式走进青年群体。
![]()
图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甘武接受采访
此外,实践团前往秋收起义研学旅行基地——红旅营进行实地考察。营地由研学住宿区、生活区、退役武器展示区三部分组成,是湘赣边重要的研学教育项目。实践团成员有序开展实地研学,通过近距离接触军事设施、梳理相关历史脉络,并深化对革命军事文化的认知,为后续研学报告积累资料,切实提升对军事文化的了解。
![]()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军事博览区
“每一处遗址都是一座精神灯塔,每一次探寻都是一场火种传递。”实践团指导老师曾宇婷说到,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悟,前往杨勇故居、板栗树遗址等8个红色坐标,以网络直播、田野课堂等多元的形式传承红色精神,借“社交化传播”打破圈层壁垒,用“沉浸式体验”激活历史现场,让青年从红色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红色文化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焕发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