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与零工用工管理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界定劳务派遣与零工用工的法律边界、适用场景及管理规范,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提供清晰指引。
法律属性与权利义务差异显著
根据新规,劳务派遣属于劳动关系范畴,派遣单位需与劳动者签订2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享有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法定权益。而零工用工则属于民事劳务关系,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约定服务内容与报酬,用工单位无需缴纳社保,但需确保报酬不低于北京市小时最低工资标准(2025年8月起为26.4元/小时)。
例如,某商场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用的收银员,每月享受五险一金和固定休息时间;而通过零工平台招聘的临时促销员,按小时结算报酬,工作时长由双方灵活约定,不涉及社保缴纳。
适用岗位与行业领域各有侧重
新规明确劳务派遣仅限临时性(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非核心业务岗位)、替代性(替代休假员工)岗位,常见于制造业流水线、大型展会接待等场景。8月下旬数据显示,北京劳务派遣岗位主要集中在物流仓储(占比38%)、商业服务(27%)和制造业(21%)。
零工用工则更适用于碎片化、即时性需求,如家政保洁、夜间代驾、活动执行等。近期王府井商圈新增的800余个零工岗位中,超七成属于这类即时性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施工、危险作业等领域被禁止使用零工用工,必须通过劳务派遣或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用工。
监管与维权渠道双向升级
针对劳务派遣,市人社局建立“黑白名单”制度,8月已查处3家违规派遣公司,主要涉及“假外包真派遣”“超比例用工”等问题。劳动者可通过“北京人社” APP 查询派遣单位资质。
零工维权方面,除原有“一键维权”通道外,新规要求用工单位在服务结束后48 小时内结清报酬,逾期未付将按日加收 5‰滞纳金。8月20日至25日,全市通过零工维权平台追回拖欠报酬12.7万元,涉及23名零工人员。
企业与劳动者的选择建议
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负责人建议,企业长期稳定的岗位需求应优先选择劳务派遣或直接用工,短期突击性任务可采用零工模式。劳动者若追求稳定保障,可选择劳务派遣;若注重时间灵活,零工用工更具优势。
新规同时强调,严禁企业将劳务派遣岗位变相转为零工用工以规避法律责任。9月起,北京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餐饮、零售等行业的用工合规性。
消息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与零工用工管理的指导意见》、2025 年 8 月劳动关系监测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