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滁州网)
转自:滁州网
安澜碧水润珠城 淮河治理谱新篇
“千里淮河今安澜”活动在蚌埠启动
滁州网讯(全媒体记者胡文峰)8月25日上午,2025年“千里淮河今安澜·行走淮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蚌埠市启动。此次活动由省委网信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办,蚌埠市委网信办、蚌埠日报社等单位承办。启动仪式后,采访团首站聚焦蚌埠,实地探访这座“淮上明珠”城市在淮河治理中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
淮河蚌埠段河面开阔,水天相接,千帆竞渡,两岸翠廊蜿蜒如龙。昔日“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忧患之河,如今已成为“安澜清亲、绿满两岸”的生态长城。这一转变,源于2021年启动的“靓淮河”工程。该工程全长26公里,规划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以“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为总体布局,将主河道由枯水期不足200米拓宽至500米以上,有效疏浚主航道,并在滩涂地上建成集文化、观光、健身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据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侯延峰介绍,工程重塑了滩地形态,连通河滩水系,新增水面2600亩、城市绿地1.2万亩,实现了市民近水、亲水、戏水、乐水的愿景,真正把淮河打造成蚌埠的“城市会客厅”。项目年净化污水约912.5万吨,淮河干支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工程为城市更新挖潜2.7万亩可增值土地,预计可实现出让收益超70亿元,有效推动多种业态协同发展。
沿河北上,蚌埠船闸作为淮河安澜与现代水运的核心地标,见证了从“治水”到“智水”的时代跨越。1961年建成的蚌埠闸枢纽工程及其一线船闸,首次为淮河中段带来千吨级船舶通航能力。2007年,安徽蚌埠淮河船闸有限公司成立,三年后复线船闸投入使用,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2024年,“皖航通”智能系统上线,实现船舶过闸“不停船、不登岸”,年均过闸量达6000万吨,船舶4万艘次,成为淮河航运的“智能心脏”。日前,黄疃窑综合码头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四座2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510万吨,进一步强化了蚌埠港“一港四区”优势。
临港产业园码头,集装箱正通过吊装系统有序装卸。十余年来,临港片区内园区聚焦电子信息、非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已集聚50余家企业,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达45亿元。弗迪电池、奥福科技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与此同时,淮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治淮陈列馆中,老照片与新时代影像形成时空对话,诉说着从对抗洪水到善待河水的发展理念变革。双墩文化、楚汉文化等深厚文脉被融入城市肌理,更与现代产业交织共振。
如果说临港产业园借助的是淮河的有形之水,那传感谷依托的则是数据的无形之水。在蚌埠“中国传感谷”,200余家智能传感器企业覆盖全产业链,经济规模超百亿元。微小的传感器承载着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希望,延续着淮河文化千年智慧。
淮河治理不仅重塑了蚌埠的城市空间,更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防洪除涝到生态滋养,从交通阻隔到黄金水道,淮河的变迁深刻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价值,涌动的是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创新与转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