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春天,中国派出了十万大军进入缅甸,目的是帮盟军挡住日本人的进攻,顺便保住滇缅公路这条补给线。要知道,那时候日本军队已经横扫东南亚,缅甸作为英国殖民地也快守不住了。中国远征军分成两部分,一支是驻印军,另一支直接从云南入缅。
戴安澜将军就是率领200师的带头人,他1904年出生在安徽无为,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一路打北伐、抗日,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昆仑关战役都留下他的身影。
![]()
1942年3月,他带部队到缅甸同古,挡住了日军55师团的猛攻,激战12天,杀敌四五千人,自己也损失了上千人。这仗打得硬气,但后来远征军整体撤退时,遇上野人山那片雨林沼泽,很多人饿死、病死,牺牲了五六万人。
整个缅甸战场,从1942到1945年,中国远征军前后投入了四十万人,阵亡和失踪的接近十万,帮缅甸收复了五十多座城镇,歼灭日军十多万。
这些阵亡的将士,大部分就地埋在缅甸北部和中部的土地上。墓地分布在密支那、八莫、南坎、腊戌、芒友、松山、仁安羌这些地方。刚开始,墓碑简单,刻着姓名、籍贯,排成行在山坡或丛林边。缅甸当地华侨帮忙维护,还偶尔清杂草。
![]()
戴安澜将军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中弹牺牲后,部下先就地埋了,后来挖出遗体,经保山运到昆明,1943年移葬广西全州香山寺。美国国会还追授他紫心勋章。其他将士的墓地,本来是缅甸人应该感激的地方,因为远征军帮他们赶走了日本人,避免了更多屠杀。
可谁想到,战后没几年,缅甸就开始忘本了。1948年缅甸从英国独立,起初墓地还算平静。但进入1950年代,国民党残部从云南边境逃进缅甸,缅甸政府军去剿他们,结果打不过,损失惨重。当地民众就把气撒到中国人头上,包括那些抗日英雄的墓地。
1962年3月,奈温将军发动政变,上台搞军政府,推行排华政策。那时候中缅关系也紧张,缅甸人觉得中国人是威胁。3月27日,密支那的远征军墓地就被一群军人、和尚和青年人带推土机推平了。其他地方像松山的主峰纪念碑,也被砸成两段。
![]()
腊戌、芒友的墓地破坏严重,只能后来取点土带回。八莫、南坎的墓园也没逃掉,碑石碎了,骨头挖出来扔掉。整个1960年代,缅甸的排华浪潮让这些墓地几乎全毁了,只剩果敢一处纪念碑勉强存下来。
缅甸政府毁墓的借口是土地开发,说要建学校、工厂、市政大厅。确实,有些墓地原址后来盖了建筑物,密支那那块地就变成了市政设施,松山附近也开发了。腊戌的远征军墓地遗址,现在是当地学校或工厂用地。芒友的干脆取土带回,因为破坏太彻底。
缅甸人这么干,不光是迁怒国民党残部,还因为他们想抹掉远征军的历史痕迹。在学校课本里,他们宣称缅族自己抗日,其他人贡献忽略不计。这么一搞,缅甸内部民族矛盾更尖锐了,社会动荡,国际上名声也臭了。
![]()
相比之下,日本人在缅甸的陵园保护得挺好,仰光有日本国家公墓,气派得很。这对比一摆,让人觉得缅甸真是选择性记忆,对侵略者客气,对恩人狠心。
毁墓事件后,当地华侨偷偷抢救遗骨,移到别处重埋,但很多还是散失了。时间一长,这些地方变成荒地或建筑区,骨头混在土里,没人管。直到2011年,中国民间组织开始行动,志愿者去缅甸搜寻。
戈叔亚这些人,带队在密支那、八莫、南坎挖,找到破碎的骨头,用盒子装好。2011年9月,第一批19具遗骸从猴桥口岸回国,安葬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2013年6月,又运回部分,棺木下葬时,老兵敬礼。
![]()
2014年6月,600多具遗骸和墓土归国,分装棺木,仪仗队护送。2015年,继续挖,找到347具,在密支那挖掘时,还从垃圾填埋池下翻出骨头。志愿者采访目击者,推动中缅协商保护剩的遗址。到现在,腾冲国殇墓园成了这些英灵的安息地,每年有人去祭奠。
中国远征军帮他们打日本人,付出十万条命,结果墓地被毁用来开发土地。原因有历史纠葛,但归根结底是缅甸政府短视,排外政策害了自己也害了历史。远征军的事迹,本该是中缅友谊的桥梁,现在却成了疤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