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抗日名将的遗骨,在台湾的墓园里暂厝了35年,至今没能入土为安。如今,他的儿子正式向大陆提出申请,想让父亲的魂灵回到安徽故里。这件事在岛内闹得沸沸扬扬,但很少有人真正清楚,这具迟迟不能“回家”的遗骨,背后藏着怎样的人生沉浮。
孙立人是安徽庐江人,早年念过清华大学,后来又去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深造,学的全是真刀真枪的本事。抗战爆发后,他带着部队上了战场,最出名的要数1942年的仁安羌大捷。当时他率新38师的少数兵力,硬拼日军第33师团214联队,以己方伤亡500余人的代价,把被围的7000多名英军和500余名外籍人士救了出来,这一战让他得了“东方隆美尔”的称号。后来在缅北反攻中,他的部队更是打得日军节节败退,算下来,他大概是抗战中军级将领里歼灭日军最多的人。
可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后来会在台湾遭遇长达33年的软禁。1955年,台湾当局给扣了“纵容叛乱”“窝藏匪类”的罪名,革了他的职,把他关在台中府邸里。这一关就是大半辈子,从壮年到耄耋,他几乎和外界隔绝。失去经济来源后,为官清廉的他在院子里开辟了600平方米玫瑰园,还养鸡种荔枝,让妻子拿到街上卖,当时人都笑称那是“将军玫瑰”“将军鸡蛋”。直到1983年,台湾清华大学给他送毕业60周年纪念金牌,他的近况才第一次被公开报道。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他的老部下们忍不住了,原新一军参谋长舒适存牵头,十位将军组织联谊会,专门为他平反而奔走。后来家属联系记者访谈,“孙立人案”才成了焦点,要求还他清白的呼声越来越高。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新当局重新评估此案,3月“国防部长”郑为元两度登门慰问,但直到5月才完成法律程序上的全面解严,他才算真正恢复行动和言论自由。有记者问他想不想平反,他只硬邦邦地回了句:“从未反过,何平之有!”
恢复自由没两年,1990年孙立人就病逝了。他临终前,部下潘德辉曾替他回安徽扫过墓,发现他的祖坟早在文革初期被红卫兵挖了,拍了照片带回台湾。那时他已经昏迷,看到照片喃喃地说:“为什么到今天才回来,我等你好久啊!”关于临终遗言,说法不一,医生记的是“我对得起国家”,亲属听的是“还我清白”,部下记得最清楚的是“我是冤枉的啊!”但更关键的是他对家人留下的交代:“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他的棺柩最后用玻璃罩封存,暂厝在台中东山墓园,一直没入土。
![]()
其实早在2015年,他的次子孙天平受邀去大陆参加九三阅兵时,就说过想把父亲遗骨迁回大陆,还提了三个方向:安徽祖籍、广州和远征军战友合葬、南京抗战纪念地旁。当时大陆曾提议迁到广州新一军公墓——那是1947年孙立人亲自主持建成的,安葬着2.7万印缅战役阵亡将士,可惜后来公墓被毁,原址成了菜市场和住宅,加上马英九卸任后两岸关系变化,这事没能成。
这事儿一推就是10年,孙天平最近终于正式提了申请,目的地明确为安徽庐江祖籍地。消息传到岛内,立马分成了两派。有人说这是大陆的“统战工具”,觉得他留在台湾才是尊重;支持的人说,既然是孙立人自己想落叶归根,就该尊重遗愿。更多人其实就一个想法:人都死了35年了,归宿的事该听家属的,外人插什么嘴。
![]()
2001年1月,台湾“监察院”正式通过调查报告,明确“孙立人案是被阴谋设局的假案”,建议“国防部”撤销不当处分,这才算是官方层面的彻底平反。可清白回来了,“回家”的路还没通。这位在缅甸战场上救过盟军、在抗日战场上杀过最多日军的将军,生前盼着清白,死后盼着归根,连自己亲手为战友建的公墓都已面目全非。
现在孙天平还在等消息,35年没入土的遗骨能不能回到安徽庐江,谁也说不准。只是想想,当年他带着部队保家卫国,亲手安顿牺牲的袍泽,如今他自己想“回家”,这点心愿,真的该这么难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