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还在桥上干活,怎么就出了这种事……”8 月 24 日,中国中铁一则公告让全网揪紧了心,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时,吊索塔架扣索突然崩断,截至公告发布,已经有 12 名工人遇难,4 人失联。现在现场还在连夜搜救,中国中铁也公开致歉,承诺会妥善处理后续,可 12 个逝去的生命,再也回不来了。
![]()
凌晨突发事故:扣索崩断瞬间,12 人遇难 4 人失联
事故发生在 8 月 22 日凌晨 3 点 10 分,正是工地上最安静也最紧张的时刻 , 中铁大桥局的工人们正在进行辅助钢梁架设,这是建桥过程中风险极高的工序,全靠吊索塔架的扣索稳稳拉住钢梁。可谁也没料到,原本该牢牢承重的扣索,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崩断。
现场的混乱可想而知。有附近村民说,凌晨隐约听到 “轰隆” 一声响,后来才知道是大桥施工出了事。中国中铁的公告里没细说现场细节,但 “12 人遇难、4 人失联” 这两个数字,藏着多少家庭的破碎, 这些工人大概率是在钢梁下方或塔架附近作业,扣索崩断后根本来不及反应,有的被砸中,有的掉进了黄河里。
事故发生后,中国中铁和中铁大桥局的负责人连夜往现场赶,当地政府也调了救援队伍,带着冲锋舟、无人机在黄河沿岸搜救。截至 8 月 24 日公告发布,搜救还在继续,可 4 名失联人员依旧没有消息,所有人都在盼着能有奇迹,哪怕只是一点点线索也好。
中国中铁致歉:承诺担责,却难平网友牵挂
在公告里,中国中铁写着 “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属表达歉意”,还说会 “深刻汲取教训,落实主体责任,妥善处理后续”。这话虽然简短,但明眼人都知道,后续要做的事太多了,遇难工人的赔偿怎么算?家属的安抚工作怎么开展?事故原因要怎么查?
有网友注意到公告里提了一句 “本次事故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及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忍不住留言:“比起业绩,更该关心的是 12 个家庭的未来,还有 4 个失联者的生死!” 确实,对企业来说,业绩或许只是数字,但对遇难者的家人来说,失去的是顶梁柱,是再也见不到的亲人。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赔偿和搜救:遇难工人的抚恤金能不能及时到位?会不会有企业扯皮?失联人员的搜救会不会因为成本问题中途放弃?虽然中国中铁没说具体措施,但从 “妥善处理” 这四个字里,大家还是盼着能给家属一个体面的交代。
网友揪心:“老牌基建企业怎么会出这种事?”
事故消息一曝光,评论区里全是痛心和疑问:
“中铁大桥局是建桥的老牌子了,港珠澳大桥都参与过,怎么会在扣索这种基础部件上出问题?”
“凌晨施工是不是疲劳作业?扣索之前没检查吗?必须查清楚原因!”
“希望搜救别停,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别放弃失联的工人!”
大家的担心不是没道理。建桥尤其是架钢梁,每一个环节都得反复检查 , 扣索的材质够不够好?安装有没有到位?承重计算对不对?这次突然崩断,到底是材料质量差、前期检测漏了,还是施工时操作失误?这些问题不查清楚,谁能保证其他工地不会出类似的事?
还有网友提到:“之前总说基建安全第一,可到了实际施工中,是不是为了赶工期就放松了安全检查?”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顾虑,川青铁路是重点工程,工期可能紧张,但再急也不能拿工人的命开玩笑啊。
后续:搜救不停,查因是关键
现在最要紧的还是两件事:一是搜救失联人员,二是查清楚事故原因。
搜救队还在黄河里一遍遍搜寻,无人机沿着河岸飞,冲锋舟在水面上来回找,哪怕只是找到一件衣物、一个工具,都是线索。家属们也守在现场附近,眼睛都熬红了,就盼着能有消息,哪怕是坏消息,也好过一直悬着心。
而事故原因调查,更是重中之重。政府已经成立了调查组,会查扣索的生产厂家、进场检测记录、施工时的操作流程,还要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没有落实。只有把 “为什么崩断” 查明白,才能给遇难者家属一个说法,也才能让其他基建工地敲响警钟 ,别再让 “安全第一” 只停在口号上。
尖扎黄河特大桥本来是件好事,全长 1596.2 米,合同额 4.36 亿元,建成后能让川青铁路更快通车,方便多少人的出行。可现在,一场事故让工程停了,也让大家对基建安全多了份担忧。
希望后续的赔偿能到位,希望失联者能有消息,更希望这次事故能真的让所有施工企业记住:再大的工程,再紧的工期,也比不上工人的一条命。
你怎么看这次施工事故?对基建安全管理有什么建议?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