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高等教育领域,民办高校的身影愈发重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民办高校数量达803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5.75%,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为1052.24万人,占比达27.04%。众多民办高校凭借自身特色,在学生就业工作上不断发力,其中辽宁传媒学院的表现格外亮眼。辽宁传媒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已与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深度合作。每年,学校都会举行定制培养双选会,企业提早入校吸纳人才,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许多学生凭借在校积累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在大三时就被知名企业提前锁定。在与动漫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中,学校实施“定制培养”,开展1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近年来,学校动漫相关专业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深度参与《大圣归来》《长安三万里》等顶级院线动画大片制作。毕业生李东昇作为《哪吒2》核心主创,负责多个特效镜头制作。他表示,“辽传课程体系全面且深入,我在校期间就参与到校企合作动漫项目中,了解行业的运作流程与质量标准,为我在动漫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辽宁传媒学院并非个例。陕西民办高校同样在就业工作上各显神通。西安培华学院积极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基层建设,通过出台相关措施、策划专题栏目等方式,鼓励毕业生参加国家或地方基层服务项目。近3年来,有16088名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或深造,其中531人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为适应社会需求与产业结构升级,陕西民办高校还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西安汽车职业大学2019年开设汽车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以交通运输专业大类为基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自开设以来,新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供不应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则积极搭建高质量就业平台,与多家政府部门建立就业见习基地和引才工作站,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工作机制。学校每年举办180余场专场宣讲会、20余场大型就业洽谈会,年均吸引18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已成为华为、中建科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定向目标招聘院校。
在哈尔滨,多所民办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就业开辟新路径。哈尔滨华德学院依托10个产业学院,采用“3+1”模式,即前3年在校学习文化课,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双向选择,今年通过校企合作就业的毕业生占比超40%。哈尔滨剑桥学院探索“2+1+1”模式,前两年学理论,第三年企业进校授课,第四年老师带学生去企业实习,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黑龙江工商学院与企业联合打造产业学院,学生实习期间享受正式员工同等工资,就业转化率颇高。
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与全球数十所海外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在多个国家建立海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企业深度对接,形成“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北京市高校前列,一批优秀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同时,高升学率也得益于其全球化办学模式。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落实“一把手”工程,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通过访企拓岗,每年举办多场校院两级大型毕业生双选会和百余场专场招聘会,生均岗位比超1:5。学校依托“升达冯老师就业工作坊”,打造“个体+团体”服务模式,提升就业指导实效;搭建新媒体就业平台,实现“掌上求职”;整合校友就业资源,校友提供的优质就业岗位占总岗位数逾三成。
民办高校正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专业优化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就业渠道等多种方式,打造就业“直通车”升级版。它们不仅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保驾护航,更为社会输送大量契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进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