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后的第三天,我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上那盏日光灯发呆。五十八岁了,身体开始各种抗议,这次疼得我在急诊室里直不起腰,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
儿子小军接到电话时正在出差,连夜坐飞机赶回来。儿媳小雯也请了假,说要照顾我。女儿倩倩呢?她正在马尔代夫度蜜月,刚结婚三个月,我让她别回来,新婚燕尔的,别因为我这老太婆扫兴。
![]()
说不在意是假的。从小到大,倩倩都是我的贴心小棉袄,现在有了新家庭,自然就疏远了。这是人之常情,我懂。可心里那点失落,还是像针扎似的。
小雯倒是比我想象中尽心。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她准时出现在病房门口,手里提着保温盒。里面是各种我爱吃的——白切鸡、蒸蛋羹、小馄饨。她话不多,但做事细致,连我爱喝的银耳汤都记得放冰糖。
"妈,您慢点吃,不够我再去买。"小雯总是这么说,然后坐在旁边静静地玩手机,等我吃完了收拾干净才走。
其实我知道她心里有怨气。结婚两年了,我一直催着要孙子,甚至带她去看过中医,开过调理的药。她表面上从来不反驳,但我看得出来她的不情愿。现在她这么照顾我,我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五天下午,小雯照常来送饭。我刚吃了一半,她突然站起来说:"妈,我出去接个电话。"
我点点头,继续喝汤。病房的隔音不好,她就站在走廊里,声音隐约传进来。
"妈,我跟您说个事儿..."她的声音有点紧张。
我手里的勺子停住了。她在叫谁妈?
"婆婆住院了,小军在出差,我这几天一直在医院照顾。"她停了停,"您别担心,就是胆结石手术,已经好多了。"
我心里一紧。她在跟自己母亲汇报我的病情?
"我知道您一直担心我们没孩子的事,其实...其实我们一直在努力,只是还没怀上。"她的声音更小了,"婆婆这次生病,我想她可能也想明白了一些事。"
我放下勺子,竖起耳朵仔细听。
"妈,您别着急。我觉得婆婆人挺好的,就是有时候太着急了。这次我好好照顾她,也算是...算是尽孝吧。"
尽孝?我愣住了。
"对,小军说得对,一家人就要互相理解。我会好好照顾婆婆的,您放心。"她顿了顿,"等她出院了,我想接她到我们家住几天,让她也感受感受家的温暖。"
电话挂了,小雯走回来时脸上还带着微笑。"妈,饭凉了,我去热一下。"
我看着她忙碌的背影,心情五味杂陈。原来她一直在给自己父母报平安,而我还以为她是迫于压力才来照顾我的。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想起这几天小雯的细心照料,想起她每天准时出现时略显疲惫的神情,想起她从来不抱怨的沉默。
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第二天上午,小雯又来了。这次她带来的是我最爱吃的小笼包,还有一碗热腾腾的白粥。
"小雯,"我叫住她,"你坐下,我想跟你说几句话。"
她有些紧张地坐下来,"妈,您说。"
"这几天辛苦你了。"我看着她,"我知道你工作也忙,还要每天跑医院,不容易。"
她摇摇头,"应该的,您是小军的妈,也是我妈。"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圈红了。"孩子的事,以后我不催了。顺其自然吧,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
小雯愣了愣,眼睛也红了。"妈,其实我们也想要孩子,只是...只是缘分还没到。"
"我懂。"我拍拍她的手,"一家人,最重要的是彼此理解。"
她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
那一刻,我忽然想起昨天她对亲家说的话——"一家人就要互相理解。"
原来,理解是相互的。她在努力理解我,而我却一直在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她。
出院那天,小雯真的把我接到了她和小军的家里。她说要亲自下厨,给我做几天好吃的。
小军从出差地回来,看到我在他们家,很惊讶也很高兴。"妈,以后您就常来住住,这里也是您的家。"
晚饭时,倩倩打来电话。她在电话里哭着说对不起,说应该回来陪我的。我告诉她,有小雯在,我过得很好,让她好好享受蜜月。
挂了电话,小雯给我盛了一碗汤。"妈,倩倩人挺好的,就是心软。"
"你们俩都是好孩子。"我说,"我以前总觉得女儿贴心,儿媳是外人。现在才明白,用心的人,都是一家人。"
小雯笑了,那是我见过她最灿烂的笑容。
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踏实。五十八岁了,我终于学会了一件事——家人之间,最珍贵的不是血缘关系,而是那份真心的付出和理解。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了解身边的人,其实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真正的了解,需要我们放下成见,用心去感受对方的善意。
就像小雯,她用行动告诉我什么叫做真心。而我,也终于学会了什么叫做感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