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去武汉上了一个 AI 课。
收获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更加确定了 AI 能提高组织效率, 也让我更清晰地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很多超乎想象的东西正在不断涌现。
但是,当老师讲到几个数据时,我却突然有了一种巨大的悲伤,甚至难过到快要哭出来。
比如他说,现在已经可以用智能体来完成个人的各个工作流,足以支持「一人公司」的运转。尤其是自媒体工作者,完全可能由一个人完成整套生产。
又比如,他说 AI 在一晚上能写出 4 本书,当然要出版还得经过审校,但效率已经远超人类。
听到这里,我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我好难过,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朋友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要被时代抛弃了?」
可我仔细想了想,难过的点在于,这意味着我可能再也不需要拥有「写作的过程」了。
今年我刚写完一本书,写了几个月,全本素材是去年一年慢慢积累的。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 7 点开始写,写到 8 点多再去上班,那几个月周末也在写。
写完的那一天,刚好是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对我来说,写作就像是我人生的夏至。
那是阳光最多的一天,是我保持清醒最长的一天。
那一天,也有一年里最甜的桃子、最好吃的荔枝和杨梅,是酸酸甜甜的滋味。
所以如果有人告诉我,AI 一天能写 4 本书,我不需要再经历这个过程了。
我真的会难过。因为我好喜欢这个过程。
课堂上,老师还提到「脑机接口」。未来可能让人短时间掌握很多技能,比如泰拳、柔道。
可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学网球时的快乐。
教练问我:「你是想尽快能对拉,还是一点一点练好动作和技术?」
我说:「我不着急。」
因为过程本身,就已经足够让我享受。
而我真正难过的点就在这里。
当老师不断讲「一人公司」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让我享受的,并不是一个人快速达成结果,而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
对我来说,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这也让我想到一个判断标准:如何知道自己在做的,是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逻辑上,你现在做的事,AI 大概率都能替代,只是你可能还不知道 AI 已经有多强大。
你可以找身边懂的人聊聊,看看你工作中的哪些部分可能被 AI 替代。
然后问自己:如果有一个智能体能把你的工作做得比你好,你可以完全不用再做了,你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终于解脱了」,那你就应该尽快去学 AI。
但如果像我一样,即便知道 AI 一天能写 4 本书,我还是会选择自己写下一本书,可能借助 AI,但依然是「我在写」。
那恭喜你,你就在做自己真正喜欢且擅长的事。
同样的问题换个方式问:如果有人给你一大笔钱,你是不是就不再做现在的事情了?
我问了问自己,答案是:我还是会做现在的事。
课堂上,老师说:「人工智能的关键,是『人工』二字。」
我们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审美欲望和愿力,让 AI 成为最强助手。
去感受过程中的痛苦与喜悦。
正是这些,会让我们在 AI 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我们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内在游戏」。
点分享,让美好的能量流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