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人突然少了8亿人,你觉得生活是更爽还是会直接崩溃呢?
有人说,人少了,房子就成了白菜价,教育资源宽松,孩子不用再为升学争得头破血流,找工作也不内卷,地铁能坐下,景点也不拥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不都是地广人稀,生活滋润吗?
这听起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好像人少了,所有的问题都能被解决。但现实果真如此吗?
不妨先来看看隔壁“抢先体验服”的日本。2025年,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几乎人人毕业就能上岗,不用在家待业。海投简历、线上招聘根本不像是求职,反倒像大学生“选妃”——钱少的打一巴掌,加班的打两巴掌,老板爱画饼的更是得打十巴掌。
岗位和求职者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75:1,也就是说,每个年轻人手里捏着将近两个工作机会,随便跳。有些行业甚至出现16个岗位抢一个人的情况,“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变成了“你不干就真的没人干”。狼多肉少,工资自然就水涨船高。
在日本,高中毕业生平均月薪18万日元起步,差不多9000多块人民币。这笔钱在东京繁华地段租个小公寓花掉3800,再花三四千生活,一个刚出校门的高中生,工资已经能自给自足。更别说大学生和研究生了,月薪折算成人民币1.3万左右,几乎是常态。听上去是不是秒杀了很多北上广深的打工人?
但日本这些“福利”的背后,是实打实的人口危机。2024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已经占到总人口近30%,劳动人口缩水到7000多万。企业招人难,很多中小型公司成片成片地倒闭,光2024年倒闭的就超过1万家。
没办法,为了维持社会运转,日本只能大量雇佣老年人。劳动人口少了,没人交社保,老年人的养老金不够用,就只能继续打工挣生活费。60到64岁的人,就业率超过了73%;65岁以上还在工作的,也占了一大半。
回过头来看中国,如果我们也走上这条路,突然少了8亿人,会面对什么呢?中国现在的养老金体系,本质上是年轻人养老人。如果交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领钱的越来越多,这个体系就很难再维持下去。你可能现在还年轻,以为退休很远,但再过20年轮到你领养老金时,可能面临的就是“账户余额不足,请明年再来”的尴尬。养老金都没有了,哪还能悠闲地去跳广场舞,还不乖乖去打工挣生活费?
第二个问题是,城市活力将直接萎缩。菜市场缩水,公交车班次减少,小区楼下的理发店和托儿所都改成了药店和老年康复中心,餐厅、商场、电影院一个个冷清下去——因为人少了,服务需求就没了。而且年轻人一旦变少,很多关键岗位,比如军人、医生、警察、消防员,都会面临人手短缺。在这个不太平的时代,这绝对不算是好消息。
最后,小城市和乡镇也会直接面临衰败。优秀的年轻人只会向更大的城市聚集,就像现在的韩国,首尔一个都市圈占了全国一半人口;日本的东京圈更是集中了三成人口。除了那几个核心城市外,其他地方几乎全是老年人,一片萧条。
所以,核心的问题是,人少了,什么都会降,唯独压力不会降。真正决定我们是否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压根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资源怎么分配。假如现在有100个蛋糕,但如果其中一个人拿走99个,剩下99个人拼命抢最后一块,那人再少不也得卷成麻花吗?
真正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不是有多少人,而是资源怎么分、机会是否公平、社会结构合不合理。人口下降会带来一些喘息空间,但也可能揭开更深层的问题,比如财富分配失衡、产业结构滞后、社会保障压力等等。我们不能光做梦想着人少了就轻松了,而是得提前想好,怎样让一个更少、更老的社会依然能够保持活力、公平和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