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苞谷(生活记事)
文/简真瑜
入暑后,苞谷逐渐上市,走街穿巷都会听到“甜糯苞谷”吆喝声,我隔三差五买上几斤,的确又甜又香,满足味蕾需求。在享用时,有一种情感的寄托,并浮现在脑海,不由得想起当年,苞谷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食物,更是用勤劳的双手去劳动的过程,尤其是大集体时麻苞谷场景映入眼帘。
当春天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广袤的大地,寻找着生命源泉的苞谷萌芽,根扎入深深的泥土之中,禾苗贪婪地吸收着阳光雨露生长,经过除草、施肥,那嫩绿的小苗逐渐长高、茁壮、抽穗。夏天的风越吹越热,骄阳似火的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热浪滚滚,暑气逼人,苞谷长高了,钻进又热又闷的密不透风的地里薅草拔草,挥汗如雨,还会被叶子刮伤皮肤,偶尔遭遇“八角虰”伤害,火辣辣地疼。随着季节的更迭,苞谷挺立高昂的头颅,绽放出金黄色的花朵,结出沉甸甸的果实。行走在秋天的土地里,看到饱满而坚韧、层层紧密的绿叶包裹,黄灿灿的苞谷骄傲地预示着丰收的喜讯,承载着季节的馈赠与乡亲的希望,仿佛是大地母亲最骄傲的孩子,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到了收获时节,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戴着草帽,手持镰刀,穿梭在苞谷林里,用勤劳的双手使力将一个个饱满的苞谷掰下来,装入背兜或箩筐,这是对一年辛勤劳作的最好回报。把苞谷收运到院坝,扛运在肩上,又沉又搁,一担又一担……才算完成了一半。接下来剥壳,剥开保护着里面那晶莹剔透、排列有序的籽粒的外衣,每一粒苞谷都像是被精心挑选的宝石,黄腾腾的,圆润饱满,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香气。
脱粒是费力、耗时的活,俗称麻苞谷。全凭手工,工作量大,花费手力。这时候的院坝,异常热闹,场景壮观。生产队集中力量,全力以赴,老少齐上阵,几乎全家出动,几百号人,处处皆是“歼灭仗”阵式,今天在这个院子,明天在那个院子,轮流在全队十多个院子。青壮年都去土里掰下苞谷,一群人以老年、小孩为主,围坐在屋檐下荫晾的院坝,手拿自制的脱粒工具,或类似螺丝刀的扁平铁器,顺着整齐排列的苞谷籽捅开一排,再拿苞谷棒相互揉搓,或用胶鞋底搓麻,一粒粒金黄的苞谷颗粒欢快地跳跃到篮子里或地上。大家专心致志,弯腰使力,双手不停搓揉,如同比拼似的,人人不甘落后,败下阵来,互不干扰,比学赶帮超,展现技能,汗流浃背,挥洒自如,几十斤、上百斤,按斤记上工分。开初,若用力过猛,尚未掌握方法技巧,手被打起血泡,甚至出血,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胳膊疼得抬不起来,疲惫不堪。当看到麻下来的成堆的苞谷晒干归仓,心中充满了满足和喜悦,也有成就感。
麻苞谷,“聚会式”享受劳作的欢乐,展现百姓劳作的艰辛苦涩和快乐甜蜜,从中体会到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滋味,领悟珍惜粮食、感恩自然、理解农人的辛勤付出。于是,从小养成自觉做事干活的习惯,勤劳勤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须知:
平台用稿无稿费, 投稿本平台必须为首发原创作品,凡在其它媒体或网络平台上刊发过的作品请勿投稿。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公众号。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投稿邮箱:835853wmsh@163.com、1964392700@qq.com
3.投稿被平台刊发且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发放给作者本人,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标识的作品才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
4.本平台刊发的作品均为作者本人观点,且侵权与否均与本平台无关,如作品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凡投稿者均表示自愿接受并同意上述声明,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均由投稿者承担,本平台不负其任何连带责任。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