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金门风狮爷(卢文雄提供)
文 /林鸿东
一、《金门县志》“风狮”论述与笔者三年前所提概念惊人吻合
近日,专注于阅读金门方志资料,为启动金门人文之旅而准备。
中午,看到彭建楚兄一篇名为《风狮爷信仰之源》文章,文中提及有两本《金门县志》涉及风狮爷信仰。一是1968年的《金门县志》。具体为金门县文献委员会1968年编纂的《金门县志》(上册第291页,提供者为金门文史专家黄振良);二是民国11年的《金门县志》。据悉,是“厦门文史专家卢志明提供的资料,学者庄伯和发表的论文中引用民国时期的《金门县志》“。
1968年编纂的《金门县志》,我没有收集。手头有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光绪版的《金门志》与1922年编纂的《金门县志》。两本志书均翻看了许久,特别是礼俗篇,没有发现与风狮爷相关的记载。不知出版方整理时是否有删节,待证。
据彭文,1968年编纂的《金门县志》中,涉风狮爷的具体内容为:
“浯地苦風,村落多在藏風處,其當風路口,每見有石刻巨獸,作狻猊張口人立狀,俗稱風獅,云可擋風。”
在深入调查前,我们可以得悉,至晚1968年,金门方志已经有了“风狮”的概念,只是当时还没有称“爷”罢了。《金门县志》提出,风狮指村落风口处用来挡风的“狻猊张口人立狀”石刻巨兽。
此文献让我大为振奋,因其竟然基本吻合我在《论风狮爷的起源》中,提出的风狮爷定义:“风狮爷,亦称风狮,是闽南石狮爷、石狮公崇拜的一个分支,是福建省极富特色的厌胜物民俗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镇风煞,以直立造型为特征,主要分布在以金门为主的闽南沿海地区。其造型源于福建狮面石敢当的逐步演变”。关于这个概念,笔者已经提出三年多了。
此文献记载一经出现,即成为《》一文最好的论据之一。事实证明,根据扎实的田野调查结果撰写的乡土文章结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是续剑狮研究之后,笔者在风狮爷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二、风狮爷需要明晰适用的定义与概念
风狮爷,这一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符号,在福建省尤其是闽南文化区,乃至台湾与琉球群岛等地,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长久以来,关于风狮爷的起源、功能与象征意义,社会上存在着诸多误解与混淆,其名词概念在各类媒介中的表述更是杂乱无章,给公众与文创人带来不少困惑。
关于风狮爷,百度百科的解释曾经是:“风狮爷又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是福建省的一种地方民间风俗。金门、琉球群岛等地设立在建物的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的狮子像,用来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镇煞。其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狮子为百兽之王,狮子的形象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寄托了中国民间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过去,关于风狮爷的知识来源,多依赖于境外文献,尤其是日语文献,这些资料往往缺乏对于风狮爷本土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与全面考察。此外,国内早期的研究资料也往往基于有限的观察与认识,未能准确揭示风狮爷的真正内涵。这种知识来源的单一性与片面性,正是导致风狮爷概念混乱无序的重要原因。如百度百科关于风狮爷的解释,主要源于其采纳的六条文献来源。最早的四条均来自境外的日语文献,其次为2012年11月20日采纳的泉州历史网《泉州民俗-风狮爷》,再者为2021年4月17日采纳的中国寺庙祠观造像数据库 《风狮爷(瓦将军)》一文。百度百科对于风狮爷这种涉及两岸文化同源的重要闽台乡土风物,其在概念上混乱无序的表述,显然是与目前蓬勃发展的风狮爷文化发展进程格格不入。
为了纠正这一状况,笔者特意撰写了《论风狮爷的起源》一文,对百度百科关于风狮爷的混乱表述进行了逐条纠正。2024年9月28日,百度百科终于接受了笔者的建议,将《论风狮爷的起源》一文正式采纳为第七条文献来源。将风狮爷的总述改为:“风狮爷,亦称风狮,是闽南文化区石狮公(爷)崇拜的一个分支。风狮爷的主要功能便是镇风,其分布地也主要是在沿海或者海岛的风口之地。而石狮公(爷)的概念更为广泛,它是指闽南文化区普遍存在的石狮厌胜物。风狮爷因其风格独特,有时也被视为与石狮公(爷)并列的厌胜物。”
新的解释明确指出,风狮爷是闽南文化区石狮公(爷)崇拜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功能是镇风,分布地主要在沿海或海岛的风口之地。同时,新的解释也承认了石狮公(爷)的概念更为广泛,是闽南文化区普遍存在的石狮厌胜物。这一修订,相对符合事实,也体现了对风狮爷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此外,它还摈弃了风狮爷“其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的缺少依据的说法。
三、如何妥切理解这段珍贵的方志记载
首先,要确认此段文字究竟是不是源自1968年的《金门县志》。因金门有1986年修订版《金门县志》,1968年,金门还处于军事管制的状态下,会修订地方志?笔者感觉有点不简单。其次,彭建楚兄的一些表述值得商榷。如其称此文献:“不仅证实了风狮爷文化是金门先民为应对恶劣自然环境而创造的独特人文产物,是‘人地关系’的深刻体现,更精准地定义了其最初的神兽原型(狻猊)、标准形象(张口人立)和核心功能(镇风止煞)。这段文字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金门风狮爷文化起源的大门,是后世所有学术研究与文化推广的根源性依据”。
笔者与彭建楚兄相熟,曾多次就风狮爷议题进行过热烈而友好的探讨。欣喜的是,藉由这段文字的出现,他最终接受了笔者提出的部分观点,如将风狮爷的定义限定于“镇风煞”与“直立造型”两方面,而不扩大至所有石狮公或瓦狮子的范畴。当然,乡土探索贵在求同存异。笔者始终秉持独立见解,无法赞同他将狻猊视为风狮爷最初神兽原型的说法,也难以认同他将风狮爷文化“证实”为金门先民为应对恶劣自然环境所创造的独特人文产物的结论。因为从文字的表述看,狻猊只是形容风狮的造形特点,不是指其最初原型。另,“作狻猊張口人立狀”的“石刻巨兽”,在闽南沿海时常可见,只是金门因风沙较大,且作了文创,从而呈现文化繁荣罢了。
彭建楚兄平日不喜撰文,此次偶然为之,提供的线索弥足珍贵,文辞纵使稍显仓促些,也可理解。
![]()
图片来源:金门文史专家黄振良老师(彭建楚文)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