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一个男人能有多渣?能让相爱的女人终生不嫁,能让结发妻子积怨成仇,老舍就是这样一个人。
800元,在1959年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这笔巨款成为压垮老舍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成为他走向死亡的导火索。
武汉酒楼的那场邂逅
1938年2月的武汉,战火纷飞中却有着别样的文艺繁荣,胡绍轩在一家酒楼里摆下宴席,十几位文化人围桌而坐。
老舍坐在桌子的一角,39岁的他已经是文坛名人。
这个从北京胡同走出来的满族作家,说话带着浓重的京腔,待人温和有礼。他的对面坐着一个年轻女子赵清阁。
24岁的赵清阁穿着京沪一带流行的短装,短发,落落大方。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男性的健美,又有女性的温柔,并且她和老舍一样,都爱喝酒。
"清阁小姐,听说您在办《弹花》杂志?"老舍主动开口。
"正是,希望老舍先生能赐稿支持。"赵清阁直视着他的眼睛回答。
这一眼对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老舍此时的妻子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留在北平,照顾他年迈的母亲。
夫妻俩1931年结婚时曾"约法三章"要能吃苦、要努力学习专业、不能吵架要和睦相处。七年婚姻,胡絜青为他承担了生活中的所有负担。
赵清阁的身世更加坎坷,她5岁丧母,从小寄人篱下,靠着一股倔强劲头在文坛立足。
1937年抗战爆发,她辞掉南京中央电影厂的工作,辗转来到武汉。她要办《弹花》杂志,寓意抗战的子弹开出胜利之花。
两个人很快发现彼此的投缘,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文艺的爱好,志趣和性格的相合,使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
老舍欣然同意为《弹花》写稿,第一期创刊号的文章就是他的《我们携起手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后,老舍担任总务部主任,赵清阁被聘为他的秘书,朝夕相处中,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他们开始了通信,还有照片来往,老舍寄给她的第一张"鸿雁照"上,他身着长衫,手拿礼帽,面带笑容,背面钢笔题字"廿七年春于武昌千家街 舍献"。
第二张照片上,老舍伏案写作,神情专注,背面毛笔题词"鸿雁照 武昌千家街福音堂屋内"。
赵清阁也回寄了两张半身照,照片上的她清新脱俗,年轻美丽。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工作关系了。
重庆岁月的同居生活
1938年7月,日军逼近武汉,赵清阁先去了重庆,冯玉祥本来安排老舍去桂林,他为了和赵清阁重逢却选择了重庆。
在重庆的日子,老舍过得清苦,却因为赵清阁的陪伴而多了亮色。两人比邻而居,共同写作,经常一起畅谈到深夜。
他们合写了剧本《桃李春风》。创作期间,赵清阁因为盲肠炎住院,老舍带着稿子到医院探望,几乎不离左右,在病榻上,两人完成了剧本的最后修改。
《桃李春风》上演后轰动全国,获得国民政府1万元奖金。
老舍也因此患了盲肠炎需要手术,赵清阁像妻子一样守在手术室门外,可见两人情深意笃。
作家林斤澜后来回忆在重庆时,他俩已经同居。与晚年赵清阁交好的作家韩秀也证实,老舍和赵清阁相爱不久就住在一起了。
这段关系维持了五年,直到1943年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到了重庆。
老舍母亲去世后,胡絜青冒着战乱危险,带着孩子千里投奔丈夫。到达重庆时,她却被拒之门外,因为屋内还有另一个女人。
胡絜青早就听说过两人的流言,但亲眼目睹时还是心如刀绞。为了孩子,她没有撕破脸,而是选择等待,等老舍给她一个交代。
十天后,赵清阁主动搬出去了,老舍才把妻儿带回家。
面临选择的老舍开始犹豫不决,赵清阁要他二选一,要么离婚娶她,要么彻底断绝关系。老舍既舍不得像全能保姆一样操劳的妻子,又放不下美丽的红颜知己。
拖拖拉拉的态度激怒了赵清阁,她愤然离开重庆,去了上海。老舍知道后也追到上海,最后还是胡絜青以怀孕为由,才把丈夫叫了回来。
胡絜青以为这次老舍会安分下来,她错了,回到家的老舍依然念念不忘赵清阁,总想找机会去找她。
一次次的失望堆积成绝望,胡絜青所有被踩碎的爱意聚拢成了怨恨。
800元成为情感见证
1949年10月,老舍在美国接到赵清阁的信,要他回国。
此时的老舍已经在马尼拉买了房子,打算摆脱妻子,邀请赵清阁来国外定居,过"我著书,你作画"的生活。
接到信后,老舍仓促归国,12月份回到北京,赵清阁却没有来接他,而是托人带来一封信,上面只有八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老舍终于明白,只要自己不离婚,她就绝不会和他在一起。此后,两人真的"各据一城",老舍在北京,赵清阁在上海,虽然彼此惦念,但终生再也没有相见。
时间来到1959年,这一年对赵清阁来说格外困难,她没有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只能写信向老舍求助。
老舍收到信后,内心五味杂陈,这个曾经深爱的女人,为了他终生未嫁,如今却要为生计发愁。他偷偷从家里拿出800元,寄给了赵清阁。
普通工人月工资不到40元,这相当于两年的工资,这笔钱对老舍家来说也不是小数目。
钱被寄走了,纸包不住火,胡絜青很快发现了这件事,她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二十多年来,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所有,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操持家务,老舍却把钱偷偷寄给外面的女人。
胡絜青彻底看透了丈夫,她认定老舍想让自己做生育机器、做赡养老人的免费保姆,同时还要去拥抱他的爱情,这种双重标准让她无法容忍。
让胡絜青愤怒的是,这不是第一次。
1946年老舍去美国讲学期间,还在不断给赵清阁写信,让她到美国继续同居。这些事情胡絜青都知道,从那时起,她就对老舍彻底失望了。
积怨已深的胡絜青开始等待机会,她要让老舍付出代价。
太平湖水不复归
1966年8月,胡絜青写了一份举报材料,揭露老舍生活作风不正,婚内出轨,与赵清阁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
8月23日,老舍被带到国子监接受批斗,批斗的理由有两个,一是把《骆驼祥子》版权卖给外国人,有"特务"嫌疑;二是生活作风问题。
批斗现场,老舍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个和妻子年龄相仿的女人在人群中尖叫:"我揭发,老舍在解放前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
同在现场的作家萧军注意到,老舍眼中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光。那是只有人在完全绝望、决心放弃生命时才会有的光芒,萧军感到害怕,他觉得"老舍要走了"。
批斗持续了三个小时,老舍带着满身伤痕回到家,敲门很久都没人开。在门外的凄风中等待许久后,胡絜青才给他开门。
胡絜青注意到丈夫神情有问题,却不想理会,二十多年的婚姻怨恨,让她的心彻底冷了,她甚至把家里的利器都收了起来,怕老舍寻短见。
8月24日深夜,老舍离开家后没有去单位,而是在外面游荡了很久。最后他来到太平湖,怀揣着一本珍爱的诗词集,穿着新鞋白袜,投湖自尽。
老舍故居的台历,至今还停留在"8月23日"这一天,那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翻日历。
赵清阁直到1999年去世,终生未嫁,她用一生的孤独,证明了对老舍的爱情。
胡絜青后来成为著名画家,1950年拜师齐白石,1958年受聘于北京中国画院,她活到96岁,2001年才去世。
一个男人的自私和犹豫不决,可以毁掉三个人的一生。老舍得到了文学上的成功,却在情感上彻底失败,他想要鱼和熊掌兼得,最终却一无所有。
800元,看似只是一个数字,实际上是压垮一段婚姻的最后重量。
它见证了一个男人的背叛,一个女人的绝望,和另一个女人的执着。
如果老舍当初勇敢一些,做出明确选择;如果胡絜青能够原谅丈夫的过错;如果赵清阁不那么执着于一份不完整的爱情,也许,三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结局。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赵清阁》词条记载了1959年800元事件及其后果
抗日战争纪念网:《老舍写给赵清阁的一首情诗》详细记录了两人在重庆的交往过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