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跟一众网约车平台于近日纷纷宣布下调抽成比例。
![]()
在中国当下就业版图里,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骑手上最重要的两个灵活就业渠道。他们人数庞大、分布广泛,承接了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是事实上的“就业缓冲区”。
过去几年里,这两个群体的劳动权益保护频繁成为公众舆论焦点,原因无他:标榜科技属性的互联网企业,没有用算法和代码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是系统性地从底层劳动者那里抽取利润。
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等部门多次下发监管意见,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公开计价抽成规则,降低抽成比例,提高司机群体的获得感。
在这两方面的压力下,网约车行业整体在经历调整,信息透明度增、抽成比例降是一个趋势。
当然,积习难改,牵于利者甚坚。蛋糕就那么大,司机们要多拿钱得从平台嘴里扣,平台自身积极性是很低的。
这次几家企业同时官宣政策调整,有几点值得讨论。
滴滴T3同时官宣,其他平台后续跟进。
滴滴跟T3出行在8月15日晚上8点同时发布消息,他们两家也是这轮降费中最早的,并且都把最高抽成比例设置在了27%,返佣门槛也均设置在50单/月。
这说明两家在私底下有过勾兑,已经提前互通过消息。不过,相关资料显示T3出行市场份额占比仅次于滴滴,两家头部平台联合设置抽成比例,属于横向价格协商,可能涉嫌违规。
在滴滴T3官宣后一小时,曹操出行也发布公告。不清楚曹操出行是否跟滴滴T3有过协商,如果没有,说明高层反应很快,同时大概率此前已经在酝酿相关措施。高德则是在第二天发布了司机权益保障公告,几乎可以确认是对滴滴T3等平台动作的事后跟进。
各平台新政策力度不一,只摘要有具体数据的地方:
滴滴出行:将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月完成50单及以上的司机月均抽成上限不超过25%。公告同时提到,2024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比例为14%。
T3出行:订单最高抽成上限27%,月完成50单以上不超过25%,这两点跟滴滴一致。T3出行未公布去年平均抽成比例,但有提到目前抽成比例26%~27%的订单占比为21%,年底将至17%。
曹操出行:APP和小程序订单抽成比例上限由22.7%略微降至22.5%。
高德出行:推动不少于80家合作平台抽成比例不超过27%,高德打车信息服务费上限降至9%,另外将帮助合作伙伴降本2%。
从上面汇总的具体内容看:
滴滴出行发布的政策“干货”最少。
虽然滴滴跟T3公告的比例上限和返佣政策一样,但T3额外公布了当前26%到27%高抽成订单比例,同时明确说明会将该比例进一步降低。而且滴滴发布的是“期货”,给自己设定的完成期限是到今年年底前。相较之下,T3的公告应该是已经降到了27%,但高抽成订单比例降低目标也是到年底完成。
曹操出行本次抽成降低比例是最低的,只有0.2个百分点。但曹操出行原有的最高抽成上限本身就显著低于其他平台,在本次普遍调整后仍然如此。不过曹操并未公布平均抽成数据,所以无法确定是否相较于其他平台对网约车司机更加友好。
当前的抽成比例上限目前介于国家层面标准和地方标准之间。交通运输部曾在2022年“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抽成'阳光行动'”中规定,各主要平台公司公布的最高抽成比例不超过30%。今年5月,云南昭通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昭通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平台抽成不得高于24%。
对司机群体影响较小。
这波网约车平台推出的降费措施,都集中在订单最高抽成比例。如滴滴在公告中提到的,目前抽成达到27%以上的订单只占极少数,所以并不会对主要司机群体产生明显影响,司机们能得到的实际利好不多。而且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不只跟平台抽成有关,作为一个充分竞争的低门槛行业,司机供给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
关于滴滴,多说两句。
虽然各家平台都有PR的动机,但如我们上面提到的,从具体的政策内容看,滴滴发布的政策干货应该是最少的,给司机群体提供的实际助益最有限。
网约车市场份额中,滴滴占比超过七成,远远超过其他平台,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决定其拥有远超其他平台的规模效益。
今年一季度,滴滴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9亿元。
相较之下,其他竞争对手普遍仍处于巨额亏损阶段。这种情况下,滴滴其实更应该、也更有能力带头相应降费号召,回应监管和社会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