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刚过,天气变化牵动人心。
![]()
今年处暑交节在深夜,老辈人说这是"穿秋衣"的征兆。
北方多地已现凉意,早晚温差拉大到10度以上。地里庄稼可遭罪了,玉米灌浆期最怕突然降温。农谚讲"处暑逢单胜似冬",今年农历恰逢初一是单日。
![]()
但气象专家提醒,全球变暖让老话儿越来越不准。河北老农张大爷蹲在地头直发愁。他家二十亩玉米现在正是关键期。
"要真像老话说的冷冬,这茬庄稼可就悬了。"数据显示,去年类似天气导致华北玉米减产12%。处暑后三天的温度曲线特别重要。
![]()
白天超过30度,夜里跌破15度,这温差要命。红薯倒是沾光,昼夜温差大反而长得快。
可其他作物就遭殃了,积温不够直接影响产量。"处暑雨打头,冬天雪过埂"——这话在理儿吗?气象记录显示,近十年吻合率只有六成。
![]()
但老百姓就认这个理,毕竟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山东寿光的菜农已经开始囤草帘子。他们说宁可白准备,也不能冻坏大棚。
南方还在跟秋老虎较劲,空调销量反常增长。
![]()
专家说这种反常可能持续到白露前后。农资店里的钾肥卖得特别快。
老把式们说现在追肥还能补救。
![]()
可年轻人都盯着手机看天气预报。传统经验和现代科技,到底该信哪个?田间地头议论纷纷,谁也说不出个准话。
唯一能确定的是,天气越来越邪性。去年这时候还穿短袖,今年早晚得加外套。
农机站提醒要检修收割设备。万一来个早霜,得抢收。粮价已经开始波动,期货市场反应灵敏。
聪明人已经开始琢磨明年种啥。保险公司的农业险咨询量翻倍。
这年头种地不光看技术,还得会算账。处暑都过了,您家地里的活儿安排咋样?评论区聊聊,互相支个招儿。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农事请咨询当地农业部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