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海军公司盖布勒公布的信息,2025年8月20日,与海上机器人公司FLANQ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新一代潜射无人水面航行器(USV)。该公告是在丹麦巴勒鲁普举行的 2025 年 DALO 工业日上宣布的,强调了海底战能力的重大演变,目标是将标准潜艇鱼雷发射管转变为自主水面系统的发射平台
![]()
图为假设的模块化无人水面车辆,由标准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能够执行远程ISR、电子战和打击任务,同时保持主机平台的隐身性
正在开发的平台基于模块化架构,适合北约标准 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形尺寸。该飞行器将采用折叠式控制鳍和桅杆结构,以实现紧凑的存储和发射,一旦在表面上展开。消耗型和可回收型都将使用相同的流体动力船体,长度约为 5 至 6 米,排水量低于 800 公斤。该平台的水面航程预计将超过 200 海里,ISR 配置的运行续航时间长达 36 小时。导航将由具有 GPS 拒绝功能的自主任务系统通过惯性导航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态势感知实现。通信选项包括地对空数据链、卫星中继和用于有限海底接口的突发水下声学。有效载荷能力因任务而异,但据报道,早期原型机支持用于光电红外传感器、电子战套件、轻型游荡弹药或诱饵系统的模块化托架。
这种与潜艇兼容的无人艇概念与许多寻求提升现有柴电和核潜艇舰队任务灵活性的北约和盟国海军高度相关。德国海军可能是早期采用者,它运营着 212A 型和新型 212CD 潜艇,这两艘潜艇都配备了非常适合集成此类模块化有效载荷的现代作战系统。其他潜在客户包括荷兰皇家海军,它正在寻求具有增强多任务能力的未来潜艇选择,以及挪威、意大利和韩国,它们都部署了配备鱼雷发射管的潜艇,并对自主力量倍增器表现出了兴趣。对于预算有限或采购周期有限的海军来说,Gabler-FLANQ 系统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升级路径,无需修改潜艇船体或投资专用的 USV 支援舰。
潜射无人船可以从水下部署,并在浮出水面时保持不被发现,在前沿或拒绝区域执行任务。对于 ISR 任务,它们将潜艇的传感器范围延长数百海里,而不会影响其隐身姿势。在打击配置中,消耗性无人潜水艇可以提供防区外效果,例如发射游荡弹药、干扰敌方雷达或模拟海军特征,而无需暴露载人平台。这极大地改变了有争议的沿海地区的风险方程式,使潜艇能够在暴露其存在之前塑造战场。此外,在混合战争或和平时期的侦察场景中,无人资产可以收集情报或进行具有合理否认性的影响行动,从而为政策制定者在升级阶梯中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Gabler 将利用数十年的潜艇桅杆和发射系统设计经验,领导系统集成、机械接口和交付。FLANQ 将监督设计工程、人工智能自主性和有效载荷集成。全尺寸原型机已经在组装中,初步海上试验计划于 2026 年年中进行。合作伙伴的目标是在北约 2026 年联合战士演习期间展示该系统,这可能标志着有史以来首次在盟军作战场景中进行鱼雷发射管发射的无人艇演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