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木林森股份执行总经理唐国庆在其公众号“唐十一”发表一篇题为《在吗?》的文章,备受关注。在他看来,在微信“在吗?”的问候中,企业回答“在”说明还活着,而“在”也分为几种境况。下面,我们一起倾听!
唐国庆
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
木林森股份执行总经理
发微信时,常会礼节性地问一句:在吗?答:在。那么双方就会愉悦地聊下去。
现在做企业,同样适用这个词:在吗?在,说明企业活着。这就有得聊,可聊天聊地聊生意。
在与不在,表明活着与否?眼下大致有几种境况:
1、在,活得潇洒
有些上市公司,经得起折腾!这里扩,那里建,东方不亮西方亮,管你东西南北中。大公司有个好处,就是有纠错的机会。而小公司,犹如一叶扁舟,一次犯错,顷刻就可能会翻船。船小调头快,那是讲在内河里,千万不要信以为真。
2、在,自以为很“大”
公司上市,膨胀了!有的并未上市,未三思而后行断然逾界,不知隔行的水有多深?巨投失度,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失控,再回归主业就难上加难。做照明+,熟谙此道,不会大错。而另择赛道,则要顾及受控范围,否则资金链一断,如何为续?银行通常是锦上添花,谁会雪中送炭呢?此案例国际上有红得发紫的碳化硅企业,国内又何尝少见?
3、在,有点“得瑟”
一心想着去上市,这是好事,说明活得健康并能跃进。但请注意:根基扎稳了吗?这才是最重要的。木林森股份孙董一直谏言:第一、有那么多员工就业,一个员工就是一个家,非常不易;第二、企业有利润可赚,更是不易,再三语重心长叮嘱“珍惜”二字;第三、时下把握现金流,不要妄自贪大冒进,抑或引入资本方豪赌,还是要稳步而行。
4、在,没有见机就上
有企业做得有特色,赚钱机会多,就会挑肥拣瘦。有市场,哪有不做的?脱颖而出的机遇,岂能放过?当然,这要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机会,有底气做大做强,何乐而不为呢?否则,机会就留给了别人,起跑线就不一样了!
5、在,活得艰难
有的企业老板来问我,怎么办?此时此地,只能开源节流保命。保留两头,一头市场销售,另一头技术服务。忍痛去掉中间环节,以代工为主。再不忍心,那也无奈,先活下来最要紧。只有活下来,才有新的机会。
6、在,以新为先
有的中小企业,年轻人执耳,做得风生水起,会选择“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如今已进入半导体照明+人工智能(AI)时代,因为是LED,它不仅止于照明,还会是光的传输、光的医疗、光的健康、光的……
我希冀,我熟知的朋友们,当发微信时,问候一句:在吗?你得迅疾回答:在!我在!!我们都在!!!
···THE END···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