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孙志昌
厨房窗台上,一直摆着一只粗瓷碗,釉色如同蟹壳般泛着青灰色,碗底有个月牙形的豁口,看起来,好像是老人缺了一颗牙。这是母亲留下的老物件,二十多年来,它已随我搬了五次家,一直放在橱柜最上层,上面积满了薄薄的灰尘。今天早上,我煮面时,一不小心手一滑,它滚落到水池边,我这才注意到,豁口边缘已被磨得圆润,仿佛被岁月裹上了一层浆。
还记得有一年发大水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河滩上搭灶做饭。母亲就用这只碗,给我盛了绿豆汤。我端着碗跑向树荫,没看路就被一块石头绊倒了,碗沿磕在青石板上,因此就留下了这道豁口。当时,我捧着碗痛哭,母亲笑着说:“破碗才养人,新碗看似完整,却更容易碎。”她取出锉刀将锋利的边缘磨平,也就从这以后,这只豁口碗成了我的专用饭碗。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只碗最特别之处在于,使用越久越显温润。原本泛青的釉面被汤水浸得发亮,豁口处还泛着琥珀般的光泽。有一年的冬天,我感冒发烧,母亲用它盛姜汤,红糖在碗底结成琥珀色的痂块。我捧着碗喝,汤汁从豁口漏出烫了手背,母亲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我,说:“慢慢喝,就像这碗,漏得慢才能喝得久。”
去年,我收拾旧东西的时候,发现碗底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条小裂缝,就像老树根上长的新年轮。我用手指轻轻地敲了一下,声音有点沉闷,跟新碗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我老婆想扔掉它,我拦住了她,说:“这个碗有灵气,越旧越有味道。”
现在,我经常静静地看着碗上的那个豁口。虽然瓷器开裂本身是个缺点,但时间久了,它变成了一种特别的纹路。就像妈妈手上烫的伤疤,以前觉得难看,现在摸着却觉得暖和。
前几天,孩子玩这只碗,问我:“爸爸,它都破成这样了,怎么还不扔?”我指着豁口说:“你看,它漏过汤,磨过手,装过二十年的粥饭,这些缺口里,都是我们的日子。”孩子听了,眨着眼睛,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却把碗底贴在脸上,说:“凉凉的,像外婆的手。”
窗外的梧桐叶由黄变绿,这只碗还在窗台上,日夜守望。我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妈妈说的那句“破碗才养人”。或许,人生就应该像这只粗瓷碗,不怕裂痕,不怕缺损,让时间在缺口处慢慢积淀,最终透出温润的光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