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679期】
国 内 航 天
航天宏图筑造应急监测天眼长城
“七下八上”(7月16日至8月15日)是我国防汛的关键期,洪水风险时刻牵动人心。今年,北方地区遭遇强降雨侵袭,北京密云、甘肃榆中等地特大暴雨突破历史极值,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防汛应急形势严峻。危急时刻,“女娲星座”迅速响应,12颗卫星协同联动,全天候、高精度监测重点受灾区域,持续向各地防汛一线输灾区现状SAR数据,为防汛指挥决策筑牢数据支撑,显著提升应急监测的响应效率与精度,为守护江河安澜注入强大科技力量。
(来源:航天宏图 微信公众号)
空间中心科研人员在磁层对流及其地磁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磁层对流及其对应地磁指数响应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成果由王赤院士团队博士研究生王旭、戴磊研究员等人完成,基于范艾伦辐射带探测器(Van Allen Probes)对磁层对流电场的直接观测,首次从统计上证实了在高速太阳风条件下,磁层对流电场对地磁活动指数(Kp、AU、Dst)的决定性作用。相关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 Space Weather 上。
磁层对流是太阳风能量向地球空间传输的关键通道,其强度与结构直接决定着空间电流体系的演化,进而影响地磁指数的变化。前人研究已提出磁层对流影响地磁扰动的可能机制,但对其定量关系、关键阈值及非线性响应特征尚缺乏系统刻画。
(来源: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微信公众号)
国 际 航 天
爱尔兰EIRSAT-1卫星验证波动控制技术,实现精确在轨指向
澳“每日太空网”8月20日报道,爱尔兰首颗卫星EIRSAT-1成功验证“基于波动控制”(Wave-Based Control)技术,实现轨道姿态精确控制。该技术由都柏林大学(UCD)开发,首次在实际航天器上验证先进机动能力。卫星通过磁力矩器与地球磁场交互转向,虽节能稳健,但难满足高精度需求。UCD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的新算法,让卫星绕主轴旋转产生陀螺稳定性,再微调姿态至目标方向,测试显示指向精度达几度以内。相关数据正用于优化卫星惯性特性估算,推进小型航天器自主技术发展。该项目与UCD主导的“国家空间子系统与有效载荷倡议”(NSSPI)联动,获790万欧元资助,旨在加速下一代卫星控制系统研发。
(来源:航天快响 微信公众号)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编辑 | 张子豪
校对| 刘心继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