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的公司之前陷入“欠薪”风波,有人疑惑这位收藏大家为何不出售部分古董以渡过难关。
事实上,以马未都在收藏界的人脉和资源,肯定不会是“有价无市”。但观复博物馆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私人财产,更不能随意变卖藏品。
![]()
他宁愿自己扛下压力,也不会轻易动用那些藏品。这让人想起他常说的那句话:他一生最有价值的投资,并不是那些价值连城的古董,而是他的婚姻。
马未都与妻子贾宏伟的相遇相爱,有着1980年代特有的浪漫色彩。那时文学是许多年轻人生活的光亮,马未都因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小说《今夜月儿圆》而小有名气,被调入中国青年出版社担任编辑。
贾宏伟是一位同样热爱文学的北京姑娘,倾慕马未都的才华,她主动相约在北海公园讨论诗歌小说。
![]()
文学成为两人情感的桥梁,1983年,这对文学青年组建了家庭。
婚后不久,马未都就用买彩电的1600元钱,买回了一组四扇屏古董。面对丈夫用买彩电的钱换回一件“破旧”器物,贾宏伟虽然不解,但选择了宽容接受,没有过多指责。她的理解让马未都的收藏爱好得以延续。
后来家中被盗,彩电被偷走,而四扇屏还在,马未都幽默地说“幸亏这贼没文化”,这句话把贾宏伟逗笑了。
![]()
1990年代,马未都决定辞去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公职,专职搞收藏。贾宏伟起初不同意,担心失去稳定收入后家庭生活无法保障。
但在马未都的坚持下,她最终选择支持丈夫的决定。辞职后,亲友们纷纷数落贾宏伟不该由着丈夫的性子来,但她始终相信丈夫不是一般人,会有所作为。
在妻子的支持下,马未都开始“以收藏养收藏”。贾宏伟不仅跟着他去潘家园古玩市场“捡漏”并付款,还经常压缩家庭开支来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她甚至舍不得买洗面奶,高跟鞋坏了修好再穿。
![]()
随着马未都在收藏界名声越来越大,只要他在某个摊位前多站一会儿,东西马上就会涨价。
于是夫妻俩改变策略,由贾宏伟出面交易。一次拍卖会上,她装扮成老太太,仅花3万元就成功竞得一个明代永乐年间的花瓶,马未都直呼妻子是大功臣。
除了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贾宏伟在教育儿子方面也与马未都默契配合。2001年,儿子马天去英国留学时,马未都要求他打工挣生活费,培养自立能力。贾宏伟虽然心疼,但还是支持丈夫的教育方式。
![]()
当观复博物馆面临发展瓶颈时,贾宏伟建议采用理事会形式运作,使博物馆由“私产”变为“公产”,规模不断扩大 。马未都决定百年后将所有藏品捐赠给国家,贾宏伟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的想法。
外界评估马未都的身价达上百亿 ,还有人调侃他为何不换个妻子。马未都总是笑呵呵地回答:“不换,永远不换,与贾宏伟结婚,是我今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有人说,真正的成功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是否找到了那个能与你并肩同行的人。马未都的人生轨迹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再珍贵的古董,也比不上一个懂你、支持你的伴侣。
![]()
光是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金银器,就已经晃得人眼睛放光,马未都的真实收藏到底有多少,我们仍不知道!
可马未都却始终把妻子视为一生最重视的“无价之宝”。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或许是拥有一个能够分享成功与失败的人。
马未都的藏品可以估价,但他与贾宏伟之间几十年相濡以沫的情谊却是无价的。在这个追求速成与变现的时代,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不是那些可以明码标价的东西,而是那个愿意与你共同成长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