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2800
字,预计阅读时间3钟
就在昨天(8月21日),上海临港集团“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重磅发布,将围绕上海“临港科创城”建设,集成全市和临港新片区创新政策,统筹自身优势资源,聚焦数字时代“超级个体”创新范式,聚焦以核心IP为驱动的创新创业,打造“上海市最具性价比、最普惠便捷的创新创业集聚区”。
方案以构建“低成本创新创业生态,面向海内外吸引有创业志向的青年群体,打造“超级个体”来沪创业的首选地”为目标,提出“288行动”:
2项核心举措:
(1)创业空间零租金,首期启动10万㎡,3年零租金,届满递延2年租金减半。
(2)居住空间零租金,首期启动10万㎡,首年免租,届满递延2年续租优惠期。
8类创新业态:
(1)硬核科技:开放大飞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链主企业的技术迭代场景需求;
(2)数据加工:对接互联网大厂,承揽海外自动驾驶、医疗影像标注等领域订单;
(3)跨境直播:发挥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优势,欢迎MCN机构、投流和物流公司入驻;
(4)跨境医疗:汇聚跨境医疗专业资源,发展精准干细胞治疗、个性化基因检测治疗、高端宠物诊疗等服务;
(5)短剧基地:诚邀剧本创研、拍摄制作、渠道投放、短剧出海等领域创客及团队入驻;
(6)游戏创客:面向轻量开发的个人及团队,建立短周期开发、高频投放、快速验证的小游戏流水线;
(7)代码外包:打造全球数字游民和极客团队集聚地,建立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提供网络及算力支持;
(8)小众赛事:依托滴水湖等资源,聚焦环湖骑行、皮划艇、帆船等小众体育赛道,诚邀相关体育爱好者、俱乐部、赛事方和服务商开展专业服务。
8项配套政策:
(1)展业有资助: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杰出项目一事一议,上不封顶;
(2)融资有托底: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设立专属“梦想基金”;
(3)落户有路径:以更大力度实施区域特殊落户政策;
(4)推介有平台:实施“百场千企”推介计划;
(5)流量有加持:最高50万元流量券;以流量集采优势降低投流渠道费;
(6)网络有保障:最高10万元网络券;最高50万元算力券;提供国际专线及数据跨境便利通道;
(7)物流有优惠:最高50万元运力券;把快递费率降到长三角最低;
(8)出海有通道:发挥制度优势,提供数据跨境流动、跨境贸易结算、快递报关通关、保税物流仓储等专业服务。
图源:公众号临港集团
毋庸置疑,在当前经济下行周期和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此次临港集团出台这样一个“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对已经在上海和打算来上海进行创新创业的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创业团队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这个行动方案将有助于破解创新创业的“启动死亡线”困境,降低小微团队的生存门槛。众所周知,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团队的核心痛点是“轻资产但高固定成本”——创业空间租金、基本办公网络、居住成本等“刚性支出”,往往在项目产生收入前就耗尽启动资金(即“启动死亡线”)。而临港“288行动方案”的“双零租金”政策正是直击这一痛点:10万㎡创业空间3年零租金,可节省年均数万元至数十万元的办公成本;10万㎡居住空间首年免租,则直接解决了“住不起”的现实难题。这种“成本减法”让原本因资金不足被挡在门外的个体创业者(如独立程序员、跨境直播个体户、短剧编剧团队)获得“试错机会”,也在经济下行期为上海的科技创新保留火种。
其次,这个行动方案将有望填补“资源鸿沟”,赋予小微主体“轻量级战斗力”。个体和小微团队的另一大劣势是“资源获取能力弱”——缺乏大企业的流量扶持、算力支撑、融资渠道。方案中的8项配套政策正是一种精准“补位”:最高50万元流量券可帮助跨境直播团队、短剧基地突破冷启动瓶颈;最高50万元算力券让游戏创客、代码外包团队无需自建服务器即可完成技术迭代;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为缺乏抵押品的小微团队提供“第一口资金活水”。这种“资源加法”让个体开发者能以“轻资产模式”获得近似大企业的基础资源,在硬核科技(如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创意(如小众赛事运营)等领域快速验证商业模式。
最后,这个行动方案将有助于缓解“就业焦虑”,创造“自雇型生存”新路径。当前,青年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岗位供给收缩,而数字经济催生的新职业(如数据标注师、跨境直播操盘手)还缺乏规范发展载体。临港“288行动方案”聚焦的8类业态(数据加工、游戏创客、小众赛事等)恰是“超级个体”活跃的领域——如数据加工团队可承接智驾、医疗等企业的训练数据标注业务,形成“大企业外包+个体承接”的灵活就业链条;小众赛事运营者则可依托临港的空间和流量支持,打造垂直领域IP。这种“创业即就业”的模式,既为个体提供“自雇型生存”选项,也能够通过“1个团队带动3-5人就业”的乘数效应,缓解就业市场压力。
图源:公众号临港集团
其实,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创业团队一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金字塔式创新生态”的角度看,塔尖有如张江科学城的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塔身有大量中型科技企业,而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团队则是“塔基的创新毛细血管”——它们灵活、敏锐,擅长在细分领域实现“微创新”。如独立工程师可聚焦某个传感器的算法优化,形成对主机厂的技术补充;游戏创客可依托临港算力资源开发轻量化元宇宙应用。这种“大中小微”协同的创新生态,可避免科创中心沦为“大企业孤岛”,也可填补大企业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通过完善科创生态的多样性来增强整个创新体系的韧性。
再从“创新逻辑”的角度看,数字时代的创新逻辑已从“资源密集型”转向“IP驱动型”——核心IP(如技术专利、内容品牌、流量符号)成为竞争核心,而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团队恰是IP孵化的“天然土壤”。临港“288行动方案”聚焦“以核心IP为驱动的创新创业”,正是与这一趋势的高度契合,如短剧基地的个体创作者可快速产出爆款内容IP,依托流量券放大影响力。这些IP一旦成熟,既能独立成长为独角兽,也可被大企业并购,成为科创中心的“IP储备池”,助力上海在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形成持续的创新动能,抢占数字时代竞争高地。
最后从“开放属性”的角度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链接全球创新资源”,而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团队是国际化协作的“灵活节点”。临港“288行动方案”中的“出海有通道”“跨境直播”等设计,为这些群体提供了对接全球的接口,如代码外包团队可依托临港的网络保障承接海外企业开发订单,成为“全球研发链”的一环;跨境直播团队可通过物流优惠将上海品牌推向全球,实现“创新IP出海”。这种“小而精”的国际化能力,可以很好的与大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形成互补,让上海科创中心的开放生态更具层次感。
综上,临港“288行动方案”不仅为个体开发者和小微团队在经济下行期提供了“生存缓冲带”,更将通过精准赋能激活其创新潜力——这些群体将以“灵活补位者”“IP孵化者”“全球链接者”的角色,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坚实力量。
原创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胡珊毓
策划审核:夏 雨
新 书 推 荐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存量时代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上海,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和创新方法,为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的更新提供了不少先行经验和有益启示。由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创作编辑、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更新:上海的实践与创新》一书,就是集众多更新实践、理论探索和创新成果的一部作品。本书不同于偏重介绍更新项目设计思路以及方案的套路,而是从经济、产业、城市、社会、企业、人文、消费和市民的多维度,分析阐述怎样的城市更新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什么样的项目才是市民所喜欢的;怎样的投入产出才是可持续的。总之,城市更新不仅要有主管部门、规划师和设计师参与,更是企业的主战场,并涉及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它既要有社会价值,也要有经济价值,更要有市民的获得感和项目的可持续性。这些,都是本书的基本理念和切入点。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些观察、了解城市的新视角、新渠道和新方法,也希望能为从事城市更新的同行、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些源于实践的理论思考、方法创新和案例借鉴。
为方便阅读,成书采用正16开尺寸,空心脊的装帧方式,四色全彩印刷。内文用纸优良,且空心脊的装帧方式使书可以摊平,利于跨页图的阅读;封面则采用优美的艺术纸。全书虽厚,但由于用纸考究,重量很轻,便于携带。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气,是一本精致易读的好书。
书名:《城市更新:上海的实践与创新》
定价:168.00元
书号:ISBN 978-7-5765-1676-0
出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7月
欢迎订购
联系人:孙老师13611942688
秦老师 15921998880
座机:021-64676547
READ MORE
物业费“大跳水”折射出怎样的市场变化?
8-21
成年人动画片开始吃香了?
8-20
如今老年人开始“灵活就业”了?
8-1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