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闭症患者常伴随癫痫?斯坦福大学研究揭开谜底:丘脑网状核过度活跃是关键驱动因素,现有癫痫药物或可用于治疗自闭症。
科学家发现,特定大脑区域的过度活跃可能驱动该障碍常见的行为。 使用该疾病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员确定丘脑网状核——作为丘脑和皮层之间感觉信息的守门人——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此外,他们通过给小鼠服用抑制大脑该区域的药物,能够逆转类似自闭症的症状——包括癫痫易感性、对刺激的高度敏感性、运动活动增加、重复行为和社交互动减少。 这些药物正在研究用于治疗癫痫,突显了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癫痫的潜在过程在大脑中的重叠之处,以及为什么它们经常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 研究结果将于8月20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丘脑和皮层之间的神经回路在人类和动物模型中都与自闭症有关,但丘脑网状核的作用尚不清楚。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记录了小鼠该大脑区域的神经活动,同时观察动物的行为。在经过基因改造以模拟自闭症的小鼠(Cntnap2敲除小鼠)中,当动物遇到光或气流等刺激以及社交互动时,丘脑网状核显示出活动升高。该大脑区域还表现出自发性活动爆发,导致癫痫发作。 自闭症患者的癫痫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30%对1%——尽管其机制尚不清楚。认识到这种联系后,研究人员测试了一种实验性癫痫药物Z944,发现它逆转了自闭症小鼠模型的行为缺陷。 通过一种不同的实验性治疗方法,即通过基因修饰神经元以响应设计药物(称为基于DREADD的神经调节),研究人员可以抑制丘脑网状核的过度活动并逆转自闭症小鼠模型的行为缺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