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禾味业清仓式分红,是自救还是豪赌?
有点数·数字经济工作室原创
作 者 | 有 叔
微信ID | yds_sh
你知道为什么千禾酱油是叫“千禾”吗?“千禾”一词,来源苏东坡“千般美景道不尽,禾草珍珠透心香”这一诗句。
这么美的名字,但是最近命运多舛。当一家企业业绩下滑、品牌信任受损时,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可能不是收缩战线,而是选择“清仓式分红”?这背后的原因并不美丽。
2025年7月23日晚,千禾味业发布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宣布以总股本1,025,481,086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13亿元,几乎将2024年归母净利润5.14亿元“清空”。
在业绩双降、品牌信任危机、政策收紧的三重压力下,暗藏着一场关于家族利益、市场信心与转型缓冲的复杂博弈。
![]()
家族利益、市场信心与转型缓冲
千禾味业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第一大股东伍超群持股40.67%,第二大股东伍建勇(伍超群之子)持股9.16%,第三大股东伍学明(伍超群之兄)持股0.79%,三人合计持股超50%。这意味着,此次分红中超过半数的资金(约2.56亿元)将直接流入创始人家族的口袋。这种“清仓式分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家族资金链深度绑定。
2025年6月26日公告显示,伍超群已将其持有的122,280,000股质押给招商证券,累计质押股份达159,580,000股,占其所持股份的38.18%。按当前股价计算,质押融资规模约在5亿至8亿元之间。而此次分红中,伍超群个人可分得约2.09亿元,与其质押融资的本息压力形成对冲。这种“公司分红反哺股东质押”的时间耦合,本质是将企业经营积累转化为家族资金周转的缓冲垫。
![]()
此次操作的内核是,千禾味业正处于产能扩张的关键期。2023年,伍超群出资8亿元包揽公司定增,用于“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二期于2025年6月竣工投产,总产能从2022年的60万吨跃升至120万吨,翻倍扩张。在资本开支高峰期,家族通过分红获取现金流,既避免了减持股份引发的市场恐慌,又维持了对公司的控制权。这种“分红-质押-再投资”的循环,本质是家族资本与上市公司资源的深度绑定。
分红的逻辑在于向市场传递“战略重心转向运营优化”的信号。2025年6月,千禾味业“年产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二期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资本开支高峰期已过。此时高比例分红,可缓解市场对其“重资产扩张后遗症”的担忧。从资产负债表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达13.7亿元,占总资产的30%,有息负债率仅1.55%,现金储备充裕,短期偿债压力偏低。在此背景下,分红可释放冗余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同时向投资者展示公司对未来现金流的信心。
分红的更深层动机,或许是为了转移市场对品牌信任危机的关注。2025年3月,千禾味业旗下“千禾0”系列产品被检测出重金属元素,尽管公司澄清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零添加”商标误导消费者的争议仍引发股价单日暴跌5亿元,累计市值蒸发超9.5亿元。更严峻的是,国家卫健委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这一政策从2027年3月开始执行,直接冲击千禾味业的核心卖点。在此背景下,高分红方案或许能短暂转移市场对短期经营波动的聚焦,为品牌形象修复争取缓冲时间。
![]()
家族利益、“清仓式分红”,能否掩盖业绩失速?
千禾味业的“清仓式”分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长期战略与短期困境交织的结果。回顾公司发展历程,早期凭借“零添加”概念与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巨头形成错位竞争,业绩实现大幅增长。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不足20亿元跃升至32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21亿元增长至5.3亿元,连续两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随着行业巨头纷纷布局零添加产品,“零添加”标签沦为行业标配,千禾味业的市场优势迅速消退。
千禾味业的业绩失速已非偶然。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16%至30.7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07%至5.1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进一步下滑7.15%至8.31亿元,归母净利润仅增长3.67%至1.61亿元。更严峻的是,核心业务全面承压:酱油收入同比下滑4.69%,食醋收入同比下滑10.64%;线上收入下滑4.89%,线下收入下滑4.00%;存货周转天数从2023年的120天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157.1天,资金回笼速度显著放缓。业绩下滑的直接诱因是品牌信任危机。
且千禾味业的渠道策略调整尚未见效。2024年,公司主动收缩部分产品线、弱化网点拓展任务,转向“千禾进千村”计划,重点精耕下沉市场。然而,这一调整导致经销商净增66家但淘汰超200家,重点考核动销率、库存周转等质量指标,反而影响了市场表现。与此同时,公司餐饮渠道收入占比仅7%,与海天味业35%的占比差距显著,进一步限制了增长空间。
在此背景下,高分红成为转移市场焦点的“遮羞布”。一方面,分红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现金流充裕、经营稳健”的信号;另一方面,通过满足大股东的资金需求,减少家族减持压力,避免股价进一步下跌。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能否持续?2025年一季度,千禾味业的货币资金虽达13.7亿元,占总资产的30.0%,但产能扩张带来的折旧压力、存货积压导致的资金占用,以及新规下“零添加”标签的失效,均可能在未来侵蚀现金流。分红能否真正稳定市场信心,仍需打上问号。
![]()
一场“从未离开的”72小时生死时速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有点数这里还是要理清一件新闻,那就是喧嚣于尘的千禾味业“零添加”商标风波,到底是误导消费者,还是一场误会?
当“零添加”成为食品行业的金字招牌,一场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却让千禾味业站在了风口浪尖。第三方测评声称“千禾零添加酱油检出重金属”,这一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网络。消费者炸锅,股价暴跌30亿,千禾味业一夜之间被贴上了“虚假宣传”的标签。
千禾味业于是用了72小时极限操作,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
硬核声明,直击要害。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千禾味业没有选择沉默。第1天深夜,他们连夜发布声明,明确指出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标,且这些天然原料携带的微量元素对人体无害。同时,他们强调“千禾0”商标并非文字游戏,系列产品真·零添加,配料表仅含水、大豆、小麦等原料,无任何防腐剂、增味剂。然而,声明虽硬核,质疑声却未停。消费者纷纷表示:“我不听!拿出实锤来!”
千禾味业深知,仅凭一纸声明难以服众。于是,他们火速联动监管部门,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管局迅速介入,突击抽检了23批次千禾产品,并将结果全网公开。检测报告显示,所有产品均符合国标,未检出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添加剂,“千禾0”系列实至名归,重金属含量也在安全值内。这一结果,无疑是对谣言最有力的回击。股价回升,但千禾味业深知,消费者信任的修复战才刚刚开始。
健康焦虑,双刃剑也。这场风波,撕开了食品行业的三个真相。首先,健康焦虑已成为流量密码,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据调查,65%的人在购买食品时会先看配料表,“零添加”因此成为金字招牌。然而,越是依赖标签,越容易被“测评刺客”击中软肋。千禾味业成也“零添加”,危也“零添加”。正如网友“小红薯6447F328”所言:“人家无添加的才用0标,有添加的不用,我想买无添加的直接看0标买就行,这不是方便消费者选购了吗,有啥问题?”
其次,信息战时代,企业必须“刚柔并济”。千禾味业能翻盘,靠的是“硬实力+快反应”。硬实力方面,他们砸下2亿研发天然酿造技术,真·零添加靠的是菌种和工艺突破;快反应方面,他们24小时内回应,72小时拿官方背书,比发律师函更有说服力。正如网友“毅行户外-Joey”所说:“一直吃千禾,一直也没在意那个0,都是看配料表,千禾配料表干干净净的也就几款,其他大部分也不会选择。”
最后,消费者应警惕流量驱动的“伪科学测评”,学会交叉验证信息,别让愤怒冲昏头脑。测评报告不点名品牌、标准模糊,却让千禾味业“躺枪”。网友“手指上的阳光”就指出:“镉和坤是自然存在粮食植物中的,并非后面需要调味添加的,恰恰说明,千禾0就是粮食酿造的,镉不超标就行了。”
千禾味业的72小时自救看似胜利,但品牌伤疤难消。消费者要的不仅是合格产品,更是极致透明——配料表干净,沟通更要干净。正如网友“Jia Jia”所言:“把名改一下,把0去掉就好了,重新开始。”然而,改名并非易事,更重要的是,千禾味业需从此次风波中吸取教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重建信任。
面对“零添加”风口的逐渐过去,千禾味业正面临战略转型的挑战。他们已推出有机酱油、减盐30%酱油等高端产品,试图构建新的护城河。高端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还需验证,渠道调整也导致营收下滑。更根本的挑战在于,千禾味业的核心竞争力仍建立在“零添加”标签上。当这一标签失效后,他们能否在高端化、多元化转型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将决定其能否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
一方面,千禾味业强化品牌、渠道建设,以极致的产品、精准的营销举措和高效的执行力赢得市场竞争。公司正在不断探索功能化延伸,如推出的减盐30%酱油已占酱油收入5%,针对婴童、银发群体的定制产品线也计划投入巨资建设专用生产线。正如知名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所言:“调味品企业最终还是要以差异化定位才能形成品牌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千禾味业也意识到,信息战时代,企业必须“刚柔并济”。硬实力是基础,快反应是关键。
网友热议千禾味业的未来何去何从?
网友“东蓝方向”评论道:“千禾0,这商标本身就是问题。”而“小红薯6447F328”则反驳:“人家无添加的才用0标,有添加的不用,我想买无添加的直接看0标买就行,这不是方便消费者选购了吗?”网友“毅行户外-Joey”表示:“一直吃千禾,一直也没在意那个0,都是看配料表,千禾配料表干干净净的也就几款。”而“杨理栋”则直言:“反正我是不会买了,就因为千禾零是个商标,感觉被骗了。”
![]()
尾 声
四川眉山,是苏东坡的桑梓之地,亦是千禾品牌的发源之所。传说北宋时,苏东坡途经江西永修,为农夫孩童治愈疾病。农夫感恩,留其用餐。乡村美景令东坡沉醉,农夫热情更暖人心,他随口吟出“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误以为这是煮肉诀窍,便将猪肉与稻草同煮,没想到肉蘸酱油后,别具风味。消息传开,众人效仿,这肉便得名“东坡肉”。
美丽的故事背后,面对网友的热议,千禾味业深知,信任崩塌只要1秒,重建却要十年。
THE END
出品人:晓东
作者:有叔运营:风轻言重
本文系《有点数》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能以任何形式转载。如需转载或商业合作,请添加(微信号:swsw886),注明来意,谢谢合作。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