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道出了中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升温的热度。当“汉语热”席卷世界,如何培养既懂汉语教学又通跨文化沟通的专业人才,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而上海师范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是在这股热潮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为全球中文教育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中坚力量。
作为全国同类院系中的标杆,该专业的学科实力早已声名远播。它不仅拥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为学生搭建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更以“对外汉语”上海市重点学科的身份,彰显着深厚的学术积淀。
同时,依托国务院侨办和上海市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和上海市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多重资质,以及国家HSK考点的便捷资源,专业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动态。
这样的学科实力,离不开一支星光熠熠的师资队伍。对外汉语学院46名教职工中,7名教授、16名副教授组成了核心教学团队,3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带来最前沿的学术视野,更有范开泰、齐沪扬、吴为善等海内外知名专家直接参与教学,为人才培养注入了权威力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特色同样鲜明。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它创新性地构建了“双(多)语”“双(多)文化”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既扎根专业内核,又放眼国际需求:除公共课外,专业基础课、拓展课夯实理论根基,外语能力课占比约40%,全面提升跨语言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则让学生熟练掌握课件制作、办公自动化等实用技能,为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打下基础。
丰富的交流渠道,让实践育人落地生根。学院依托国际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学院千余名国际学生和多层次国际教学班,为学生提供了近在咫尺的见习、实习资源。
当然,这样的多向交流让跨文化理解不再停留在书本上,每年组织的“暑期海外研修”和“海外汉语教学实习”,更是成为学生走向世界的品牌项目,让他们在真实的海外课堂中锤炼教学能力。
这套扎实的培养体系,最终转化为亮眼的就业表现。该专业连续多次获评“就业先进单位”和“就业优胜专业”,2024年更拿下“高质量就业奖”和“本科优胜专业”两项荣誉。毕业生的足迹遍布高等学校、语言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涉外岗位及中小学,无论是从事国际中文教学与管理,还是参与跨文化交流工作,都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突出的综合素质赢得社会认可。
多年来,这样的培养模式孕育了大批行业领军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吴勇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肖奚强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旺熹教授等,从这里走出后,成为高校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这样的成长轨迹,正是上海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育人成果的最佳见证。
在“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的时代浪潮中,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正以深厚的学科积淀、卓越的师资力量、创新的培养模式,为每一位怀揣跨文化传播理想的学子,搭建起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