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中美关系,这几年大家伙儿都觉得挺悬的,从贸易战打到南海闹腾,再到台湾的事儿,总觉得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事。英国有个专家叫克里斯托弗·科克尔,他之前写过一本叫《不可能的战争:中国、美国与大国冲突的逻辑》的书,直白地说,要是中美真干起来,那破坏力绝对大,而且打仗的地方很可能不在两国自家地盘上,而是跑到网络和太空那些地方去。他这观点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分析出来的。
科克尔这人挺有来头的,1953年3月28日生在英国,早年上牛津和剑桥,学政治科学和哲学,特别钻研战争和国际关系。1982年他去伦敦经济学院当国际关系教授,一直干到2019年退休。那会儿他还管着学校的智库LSE IDEAS,搞了不少研讨会,影响了政策圈子不少人。他一共写了27本书,从古时候的仗到现代伦理,全都跟战争沾边。2015年那本《不可能的战争》就是冲着中美关系写的,里面拿1914年一战前的事比喻,说当时大家也觉得大国间打不起来,结果还是打了。
现在中美经济缠得紧,但风险没少。他分析根源是两国对世界秩序看法不一样,中国想调整现行规则,在亚洲重振地位,美国得守住老大位置。这就跟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似的,新势力顶旧霸权,仗往往免不了。他管这叫“修昔底德陷阱”。不过他也说,仗不是必须打,但几率虽低也不等于没。要是真开打,毁坏性强,因为牵扯全球供应链和经济,全世界跟着倒霉。重点是,他说未来仗的战场不会像过去那样在陆地上,而是网络空间和外太空为主。因为两国都靠科技,卫星和互联网一坏,国家运转就乱。
比方美国GPS要是被搅,军队导航和导弹瞄准全完。中国也一样,反卫星武器测试多,一旦打,太空碎片到处飞,通信卫星瘫痪,全球导航和情报系统崩。网络上,黑客攻关键设施,电力和金融中断,经济立马停摆。这种不接触的仗,毁坏不比核弹小,还更隐蔽难防。其实不止科克尔,其他英国学者也这么看。
![]()
伦敦国王学院的专家研究中美网络对抗,说两国在数字领域投钱多,谁先动手谁占便宜。但误判风险大,一方觉得小动作,另一方当真,就升成大战。科克尔2023年走前,还在写书谈文明国家兴起,怎么中国和俄罗斯挑战西方秩序,这延续了他对大国冲突的担心。
转到眼下,2024年和2025年中美紧张没松劲。去年美国空军一个四星将军迈克·米尼汉发备忘录,说他直觉2025年中美可能打,主要因台湾选举和美国大选让事儿不稳。中国那边回应硬气,说任何挑衅都得付出代价。专家们说南海是爆点,美国舰艇巡航,中国军舰监视,摩擦不断。但真打,不会直接上本土,因为核威慑在那,谁也不想玩命。相反,太空和网络先开火,美国卫星网被扰,中国设施遭黑客,这种“灰色地带”冲突更实打实。
太空方面,中国反卫星导弹技术快,2007年测试就让西方紧张,美国建太空部队,投轨道武器。英国智库报告说,要是中美在太空干,碎片链反映毁全球卫星,互联网和手机信号乱,经济亏上万亿。网络战更狠,2024年美国指责中国黑客植入恶意软件,对准关键设施,随时能坏电力和交通。专家警告,这种预置就像定时炸弹,一打就爆。为什么说毁坏极强?现代社会太靠这些了,股市崩、医院系统坏、供应链断,普通人日子过不去。
![]()
科克尔书里提,人类理性常被高估,领导人易误判,像1914年那样。小摩擦升大战,全球卷入。其他学者加,盟友因素关键,美国拉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有伙伴,但真事儿来,盟友不一定稳,大难各自飞。从历史看,中美合作过,对付苏联,但现在猜忌深。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说,中美不懂对方文化,导致不信。
中国推“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觉得扩张。美国压华为、搞贸易战,想遏中国崛起。但中国经济韧劲足,国防投大,在高超音速导弹和中段反导上领先。要是打,中国防御策略优,后勤强,民族凝聚高。不过,大家都盼别真到那步。科克尔生前呼吁外交对话,换情报,避免误判。2025年现在,联合国谈太空武器条例,中美互指,但也得合作,不然全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